遐览卷十九

作者:葛洪
或曰:“鄙人面墙〔一〕,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二〕,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定,干戈戚扬,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苦意极思,攻微索隐,竟不能禄在其中〔三〕,免此垄亩;又有损于精思,无益于年命,二毛告暮〔四〕,素志衰颓,正欲反迷,以寻生道,仓卒罔极,无所趋向,若涉大川,不如攸济。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秘,不审道书,凡有几卷,愿告篇目。”
抱朴子曰:“余亦与子同斯疾者也。昔者幸遇明师郑君〔五〕,但恨弟子不慧〔六〕,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七〕。于时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以为巨恨耳。郑君时年出八十,先发鬓班白,数年闲又黑,颜色丰悦〔八〕,能引强弩射百步,步行日数百里,饮酒二斗不醉。每上山,体力轻便,登危越险,年少追之,多所不及。饮食与凡人不异,不见其绝谷。余问先随之弟子黄章,言郑君尝从豫章还,于掘沟浦中,连值大风。又闻前多劫贼,同侣攀留郑君,以须后伴,人人皆以粮少,郑君推米以恤诸人,己不复食,五十日亦不饥。又不见其所施为,不知以何事也。火下细书〔九〕,过少年人。性解音律,善鼓琴,闲坐〔一十〕,侍坐数人,口答谘问,言不辍响,而耳并料听〔一一〕,左右操弦者,教遣长短,无毫厘差过也。余晚充郑君门人,请见方书,告余曰:要道不过尺素,上足以度世,不用多也。然博涉之后,远胜于不见矣。既悟人意,又可得浅近之术,以防初学未成者诸患也。乃先以道家训教戒书不要者近百卷,稍稍示余。余亦多所先见,先见者颇以其中疑事谘问之。郑君言:君有甄事之才,可教也。然君所知者,虽多未精〔一二〕,又意在于外学,不能专一,未中以经深涉远耳,今自当以佳书相示也。又许渐得短书缣素所写者〔一三〕,积年之中,合集所见〔一四〕,当出二百许卷,终不可得也〔一五〕。他弟子皆亲仆使之役,采薪耕田,唯余尪羸,不堪他劳,然无以自效,常亲扫除,拂拭床几,磨墨执烛,及与郑君缮写故书而已。见待余同于先进者,语余曰,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谙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若金丹一成,则此辈一切不用也〔一六〕。亦或当有所教授,宜得本末,先后浅始,以劝进学者,无所希准阶由也。郑君亦不肯先令人写其书〔一七〕,皆当决其意〔一八〕,虽久借之,然莫有敢盗写一字者也。郑君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其体望高亮,风格方整,接见之者皆肃然。每有谘问,常待其温颜,不敢轻锐也〔一九〕。书在余处者,久之一月〔二十〕,足以大有所写,以不敢窃写者,政以郑君聪□,邂逅知之,失其意则更以小丧大也。然于求受之初,复所不敢,为斟酌时有所请耳。是以徒知饮河,而不得满腹〔二一〕。然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矣。他书虽不具得,皆疏其名,今将为子说之,后生好书者,可以广索也。
道经有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二二〕、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经二卷、玄录二卷、九生经、二十四生经〔二三〕、九仙经、灵卜仙经、十二化经〔二四〕、九变经、老君玉历真经、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二五〕、温宝经、息民经、自然经、阴阳经、养生书一百五卷、太平经五十卷〔二六〕、九敬经〔二七〕、甲乙经一百七十卷〔二八〕、青龙经、中黄经、太清经、通明经、按摩经、道引经十卷、元阳子经、玄女经、素女经〔二九〕、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三十〕、张虚经、天门子经〔三一〕、容成经、入山经〔三二〕、内宝经、四规经、明镜经〔三三〕、日月临镜经、五言经、柱中经、灵宝皇子心经、龙跷经〔三四〕、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三五〕、鹿卢跷经、蹈形记、守形图、坐亡图、观卧引图、含景图、观天图、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五岳经五卷、隐守记、东井图、虚元经、牵牛中经、王弥记〔三六〕、腊成记、六安记、鹤鸣记、平都记、定心记、龟文经、山阳记、玉策记、八史图、入室经、〔三七〕左右契、玉历经、升天仪、九奇经、更生经、四衿经十卷、食日月精经、食六气经、丹一经、胎息经〔三八〕、行气治病经、胜中经十卷、百守摄提经、丹壶经〔三九〕、岷山经、魏伯阳内经〔四十〕、日月厨食经、步三罡六纪经、入军经、六阴玉女经、四君要用经、金雁经、三十六水经、白虎七变经、道家地行仙经、黄白要经、八公黄白经、天师神器经〔四一〕、枕中黄白经五卷、白子变化经、〔四二〕移灾经、厌祸经、中黄经〔四三〕、文人经、涓子天地人经、崔文子肘后经〔四四〕、神光占方来经〔四五〕、水仙经、尸解经、中遁经、李君包天经、包元经、黄庭经〔四六〕、渊体经、太素经、华盖经、行厨经、微言三卷、内视经、文始先生经、历藏延年经、南阔记〔四七〕、协龙子记七卷、九宫五卷、三五中经、宣常经、节解经〔四八〕、邹阳子经、玄洞经十卷、玄示经十卷、箕山经十卷、鹿台经、小僮经、河洛内记七卷、举形道成经〔四九〕五卷、道机经五卷、见鬼记、无极经、宫氏经、真人玉胎经、道根经、候命图、反胎胞经、枕中清记、幻化经、询化经、金华山经〔五0〕、凤网经、召命经、保神记、鬼谷经、凌霄子安神记、去丘子黄山公记、王子五行要真经〔五一〕、小饵经、鸿宝经、邹生延命经〔五二〕、安魂记、皇道经、九阴经、杂集书录、银函玉匮记金板经、黄老仙录、原都经、玄元经、日精经、浑成经、三尸集、呼身神治百病经、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经三卷、入五毒中记、休粮经三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敕地神法三卷、赵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五三〕、收治百鬼召五岳丞太山主者记三卷、兴利宫宅官舍法五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万毕高丘先生法三卷、王乔养性治身经三卷、服食禁忌经、立功益筭经、道士夺筭律三卷、移门子记、鬼兵法、立亡术、练形记五卷、郤公道要、角里先生长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灵经三卷、龙首经〔五四〕、荆山记、孔安仙渊赤斧子大览七卷、董君地仙却老要记、李先生口诀肘后二卷。凡有不言卷数者,皆一卷也。
其次有诸符,则有自来符、金光符、太玄符三卷、通天符、五精符、石室符、玉策符、枕中符、小童符、九灵符、六君符、玄都符、黄帝符、少千三十六将军符、延命神符、天水神符、四十九真符、天水符、青龙符、白虎符、朱雀符、玄武符、朱胎符、七机符、九天发兵符、九天符、老经符、七符、大捍厄符、玄子符、武孝经燕君龙虎三囊辟兵符、包元符、沈羲符、禹跷符、消灾符、八卦符、监干符、雷电符、万毕符、八威五胜符、威喜符、巨胜符、采女符、玄精符、玉历符、北台符、阴阳大镇符、枕中符、治百病符十卷、厌怪符十卷、壶公符二十卷、九台符九卷、六甲通灵符十卷、六阴行厨龙胎石室三金五木防终符合五百卷、军火召治符、玉斧符十卷,此皆大符也。其余小小,不可具记。”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五五〕。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于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又信心不笃,施用之亦不行。又譬之于书字,则符误者,不但无益,将能有害也。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五六〕,此之谓也。七与士,但以倨勾长短之闲为异耳〔五七〕。然今符上字不可读,误不可觉,故莫知其不定也。世闲又有受体使术,用符独效者,亦如人有使麝香便能芳者,自然不可得传也。虽尔,必得不误之符,正心用之。但当不及真体使之者速效耳,皆自有益也。凡为道士求长生,志在药中耳,符剑可以却鬼辟邪而已。诸大符乃云行用之可以得仙者,亦不可专据也。昔吴世有介象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五八〕。有人试取治百病杂符及诸厌劾符,去其签题以示象,皆一一据名之。其有误者,便为人定之。自是以来,莫有能知者也。”
或问:“仙药之大者,莫先于金丹,既闻命矣,敢问符书之属,不审最神乎?”抱朴子曰:“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九〕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受之四十年一传,传之歃血而盟,委质为约。诸名山五岳,皆有此书〔六十〕,但藏之于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思之,则山神自开山,令人见之。如帛仲理者〔六一〕,于山中得之,自立坛委绢,常画一本而去也。有此书,常置清洁之处。每有所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六二〕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若有困病垂死,其信道心至者,以此书与持之,必不死也。其乳妇难艰绝气者持之,儿即生矣。道士欲求长生,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可以涉江海,却蛟龙,止风波。得其法,可以变化起工〔六三〕。不问地择日,家无殃咎。若欲立新宅及冢墓,即写地皇文数十通,以布着地,明日视之,有黄色所着者,便于其上起工,家必富昌。又因他人葬时,写人皇文,并书己姓名着纸里,窃内人冢中,勿令人知之,令人无飞祸盗贼也。有谋议己者,必反自中伤。又此文先洁斋百日,乃可以召天神司命及太岁,日游五岳四渎,社庙之神,皆见形如人,可问以吉凶安危,及病者之祸祟所由也。又有十八字以着衣中,远涉江海,终无风波之虑也。又家有五岳真形图,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道士时有得之者,若不能行仁义慈心,而不精不正,即祸至灭家,不可轻也。
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亦化形为飞禽走兽〔六四〕,及金木玉石,兴云致雨方百里,雪亦如之,渡大水不用舟梁,分形为千人,因风高飞,出入无闲,能吐气七色,坐见八极,及地下之物,放光万丈,冥室自明,亦大术也。然当步诸星数十,曲折难识,少能谱之〔六五〕。其淮南鸿宝万毕〔六六〕,皆无及此书者也。又有白虎七变法,取三月三日所杀白虎头皮,生□血、虎血〔六七〕,紫绶,履组,流萍,以三月三日合种之。初生草似胡麻,有实,即取此实种之,一生辄一异。凡七种之,则用其实合之,亦可以移形易貌,飞沈在意,与墨子及玉女隐微略同,过此不足论也。”
遐览者,欲令好道者知异书之名目也。郑君不徒明五经、知仙道而已,兼综九宫三奇〔六八〕、推步天文、河洛谶记,莫不精研。太安元年〔六九〕,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七十〕,乃负笈持仙药之扑〔七一〕,将入室弟子,东投霍山,莫知所在〔七二〕。
校释〔一〕鄙人面墙面墙,此谓面向墙而学。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面墙术学,不识臧否。
〔二〕五经三史百氏之言案易、书、诗、礼、春秋,谓之五经。三史,此谓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百氏之言,诸子百家之说。
〔三〕竟不能禄在其中论语卫灵公篇:学也禄在其中矣。
〔四〕二毛告暮二毛,白发黑发相间,下文所谓“发鬓班白”者。礼记檀弓下:陈大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获二毛。〔五〕幸遇明师郑君郑君,郑隐,见前黄白篇注。
〔六〕但恨弟子不慧“弟子”原作“子弟”。孙校云:“子弟”当作“弟子”。明案孙校是,今据正。
〔七〕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论语子罕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盖颜回赞叹其师孔丘之辞。
〔八〕数年闲又黑颜色丰悦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作“数年间复黑,又颜色丰泽”。〔九〕火下细书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火下”作“灯下”。
〔一十〕善鼓琴闲坐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善鼓琴闲坐”作“闲夜鼓琴”。
〔一一〕耳并料听孙校:刻本“料”作“聪”。案宝颜堂本作“聪”。
〔一二〕虽多未精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作“虽多而未精”。〔一三〕又许渐得短书缣素所写者校勘记:“又许”御览六百七十作“久许”。〔一四〕合集所见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集”作“积”。明案影宋本御览仍作“集”。
〔一五〕终不可得也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作“不可顿得了也”。案影宋本御览作“经不可顿得了也”。
〔一六〕此辈一切不用也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此辈”作“此书等”。
〔一七〕不肯先令人写其书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先”作“悉”。
〔一八〕皆当决其意案鲁藩本、慎校本、御览引“决”皆作“诀”。“决”与“诀”通。
〔一九〕不敢轻锐也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锐”作“脱”。
〔二十〕久之一月检藏本、鲁藩本、慎校本、宝颜堂本等“之”皆作“或”,案作“或”于义为长。
〔二一〕徒知饮河而不得满腹庄子逍遥游篇:“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抱朴所言,意在不敢贪求。
〔二二〕道经有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天地人”原作“天文”。孙校:天文之“文”,刻本作“地人”二字。校补:刻本近是。下文载有地皇文人皇文。杂应篇云,或以三皇天文召司命司危五岳之君。三皇天文者,即三皇内文中天皇文也。盖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各一卷,共三卷。明案慎校本、柏筠堂本作“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是,今据订正。前地真篇云,昔黄帝受三皇内文;又本篇云,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明正统道藏有三皇内文遗秘三卷。
〔二三〕二十四生经明正统道藏有二十四生图经一卷。
〔二四〕十二化经孙校:藏本无“十”字,非。
〔二五〕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本篇下文云: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又能画地为河,撮土成山,等等。神仙传刘政传所言墨子五行记略相似。〔二六〕太平经五十卷后汉书襄楷传载于吉神书百七十卷,号太平青领书。唐李贤注:神书,即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而抱朴子着录太平经仅五十卷,未晓何故?下文又着录甲乙经一百七十卷,盖非晋皇甫谧所撰之医经,乃于吉神书一百七十卷尔!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以为甲乙经一百七十卷即后汉于吉太平清领书。然则太平经五十卷,抑为包元太平经欤!〔二七〕九敬经原校:“敬”一作“都”。
〔二八〕甲乙经一百七十卷参见前太平经条注。
〔二九〕玄女经素女经本书极言篇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隋书经籍志医方素女秘道经并玄女经一卷。明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有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实言嫁娶选择吉日良辰法。双□景闇丛书有素女经一卷。
〔三十〕子都经神仙传云:巫炎,字子都,汉武帝时人,有阴道之术。〔三一〕天门子经明案葛洪神仙传云:天门子者,姓王名刚,明补养之要。其经曰,“阳生立于寅,纯木之精;阴生立于申,纯金之精。夫以木投金,无往不伤,故阴能疲阳”云云,至“明木之畏于金也”一大段,即是天门子经之遗文。
〔三二〕入山经孙校:“山”当作“内”。〔三三〕四规经明镜经校补:当作“四规明镜经”。上“经”字盖涉上下诸“经”字而衍。四规,镜名。四规明镜经与日月临镜经皆论镜之用法,见杂应篇。
〔三四〕龙跷经明正统道藏正一部有上清太上开天龙跷经五卷。〔三五〕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以上三经,参见辨问篇注。
〔三六〕王弥记孙校:藏本“王”作“玉”。
〔三七〕入室经校勘记:荣案卢本作八宝经。明案慎校本、宝颜堂本亦作八宝经。〔三八〕胎息经前对俗篇云:仙经谓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明正统道藏洞神部有胎息经一卷,幻真先生注。〔三九〕丹壶经原校:“壶”一作“台”。
〔四十〕魏伯阳内经魏伯阳,后汉会稽人,着周易参同契,论炼丹之意。见葛洪神仙传。
〔四一〕天师神器经原校:“器”一作“气”。
〔四二〕白子变化经原校:“白”一作“帛”。
〔四三〕厌祸经中黄经中黄经前已着录,此复出。
〔四四〕崔文子肘后经原校:“肘后”一作“时候”。
〔四五〕神光占方来经原校:“光”一作“仙”。
〔四六〕黄庭经黄庭经见列仙传朱璜传。黄庭内景经及黄庭外景经,诸史多着录。明正统道藏洞玄部有注本多种。
〔四七〕南阔记原校:“阔”一作“阙”。明案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作“南阙记”,小注云,“阙”一作“关”。
〔四八〕节解经疑即老子节解。
〔四九〕举形道成经原校:“道”一作“通”。
〔五十〕金华山经孙校:藏本“金”作“今”。明案“今”字误,盖无山名今华者。御览四十七引抱朴子云:“左元放言,金华山可以合神丹,免五兵洪水之害”(佚文)。可见金华山为道家炼丹之胜地,故撰经。
〔五一〕王子五行要真经孙校:藏本“王”作“玉”。
〔五二〕邹生延命经案汉书刘向传云:淮南有邹衍重道延命方。后人依讬为邹生延命经欤!
〔五三〕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入”原作“人”。孙校:“人”当作“入”,“大”藏本作“太”。校勘记:荣案卢本作“入”。明案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亦皆作“入”,杂应篇有“入瘟疫秘禁法”,今校正。
〔五四〕龙首经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有黄帝龙首经二卷。
〔五五〕皆天文也孙校:“皆”疑当作“者”。
〔五六〕鱼成鲁虚成虎孙校:意林“虚”作“帝”。校勘记:书钞一百一、御览六百十八亦作“帝”。
〔五七〕但以倨勾长短之闲为异耳孙校:“倨”旧误作“锯”,今校正。〔五八〕吴世有介象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介象,字元则,吴时会稽人,善度世禁气之术,又能读符文,无谬误者。见神仙传。
〔五九〕莫过于三皇内文“文”上原无“内”字。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二作“三皇内文”。校补:有“内”字是也。上文广载道经,有三皇内文。登涉篇云,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地真篇受三皇内文,并其证。下文“家有三皇文”,“文”上亦脱“内”字。明案当有“内”字,今据补。
〔六十〕皆有此书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二作“有此书者”。
〔六一〕如帛仲理者帛和,字仲理,见前勤求篇注。
〔六二〕家有三皇文辟邪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二作“文者辟群邪”。明案影宋本御览“文”下有“者”字,“辟”下无“群”字。
〔六三〕可以变化起工孙校:“工”藏本作“功”。
〔六四〕亦化形为飞禽走兽校勘记:“亦化形”御览六百七十二作“可化形”。
〔六五〕少能谱之校勘记:“谱”荣案卢本作“诣”。明案鲁藩本作“谙”。〔六六〕淮南鸿宝万毕淮南鸿宝万毕,汉淮南王刘安集宾客所作,其书论变化之术。隋书经籍志五行家梁有淮南万毕术一卷。其书已亡,今存辑佚本。
〔六七〕所杀白虎头皮生□血虎血校勘记:御览九百十九约此文云,杀鸭血等,引在鸭门,今此无鸭字,必有脱误。
〔六八〕兼综九宫三奇九宫,八卦之宫及北辰所居之中央,谓之九宫。后汉书张衡传:杂之以九宫。李贤注引易干凿度曰,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本篇前已着录九宫五卷。三奇,星名,即三台;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一曰三奇。
〔六九〕太安元年太安,晋惠帝年号。〔七十〕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校勘记:御览六百七十二“季世”作“李辰”(明案影宋本御览作季辰,“季”乃“李”之形讹)。案晋书张昌传:太安二年,昌易姓名为李辰,即其人也。作李晨,与昌本名尤相应。
〔七一〕乃负笈持仙药之扑孙校:“扑”当作“朴”。〔七二〕莫知所在鲁藩本、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在”下并有“焉”字。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城市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