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
作者:释道世敬塔篇第三十五(此有六部)述意部引证部兴造部感福部旋绕部修故部述意部第一敬惟。如来应现。妙色显于三千。正觉韬光。遗形传于八万。是以塔踊灵山影留石窟。刻檀画□之仪。铸金镂玉之状。全身碎身之迹。聚塔散塔之奇。而光曜重昏福资含识。致使英声遐美邪徒结信。肇启育王之始。终传大唐之初。自历代繁兴神化非一。故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意存兹乎。引证部第二如观佛三昧经云。佛留影石室。在那干呵罗国毒龙池侧。佛坐龙石室窟中。
为龙作十八变。踊身入石。犹如明镜。在于石内映现于外。远望则见近望不现。
诸天百千。供养佛影亦说法(迄今不灭待至弥勒)。又大集经云。忉利天城东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城南粗涩园中有佛衣塔。城西欢喜园中有佛钵塔。城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
又智度论云。天帝释取菩萨发及衣。于天上城东门外立佛发塔衣塔。又育王传云。王得信心问道人曰。我从来杀害不必以理。今修何善得免斯殃。答曰。唯有起塔供养众僧。救诸囚徒赈济贫乏(故譬喻经云。王宫内常以四事供养二万沙门。尽心备礼。不可具述。)王曰。何处可起塔。道人即以神力左手揜日光。作八万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起塔。今诸塔处是也。时王欲建舍利塔将四部兵众至王舍城。取阿阇世王佛塔中舍利。还复修治此塔与先无异。如是更取七佛塔中舍利。至众摩村中。时诸龙王将王入龙宫中。王从龙索舍利供养。龙即分与之。时王作八万四千金银琉璃颇梨箧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以盛此箧。又作无量百千幢幡伞盖。使诸鬼神各持舍利供养之具。敕诸鬼神言。于阎浮提至于海际。城邑聚落满一亿家者。为世尊立塔。时有国名德叉尸罗。有三十六亿家。彼国人语鬼神言。可三十六箧舍利与我等起立佛塔。王作方便国中人少者令分与彼。令满家数而立为塔。时巴连弗邑有上座。名曰耶舍。王诣彼所白上座曰。我欲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佛塔遍此阎浮提。意愿如是。时彼上座白言。善哉大王。克后十五日日正食时。令此阎浮提一时起诸佛塔。如是依数。乃至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塔。世间人民兴庆无量。共号曰阿育王塔。
又大阿育王经云。八国共分舍利。阿阇世王分数得八万四千。又别得佛口髭。还国道中逢难。头禾龙王从其求舍利分。阿阇世王不与。便语言。我是龙王力能坏汝国土。阿阇世王怖畏。即以佛髭与之。龙还于须弥山下高八万四千里。于下起水精塔。阿阇世王得还国。以紫金函盛舍利。作千岁灯火于五殑伽河水中置塔埋之。后阿育得其国土。王娶夫人。身长八尺。发亦同等。众相具足。王令相师观之。师言。当为王生金色之子。王即拜为第二夫人。后还有身。足满十月。王有缘事宜出外行。王太后妒嫉。便作方便共欲除之。募觅猪母即应产者。语第二夫人言。卿是年少甫尔始产不可露面视天。以被覆面。即生金子光照宫中。盗持儿去杀之即以猪子着其边。便骂言。汝云当为王生金色之子。何故生猪。便取轮头拍。囚内后园中令服菜茹。王还闻之不悦。久久之后。王出行园见之忆念迎取归宫。第二夫人渐得亲近。具说情状。王闻惊怖。即杀八万四千夫人。阿育王后于城外。造立地狱治诸罪人。佛知王杀诸夫人应堕地狱。即遣消散比丘化王。王发信寤问比丘言。杀八万四千夫人罪可得赎不。道人言。各为人起一塔。塔下着一舍利。当得脱罪耳。王即寻觅阿阇世王舍利。有国相父。年百二十。将五百人取本舍利。王得大喜。即分与鬼神。各还所部。令一日一时同戴八万四千刹。诸鬼神言。多隔山障不得相知。王言。汝曹但还治槃护刹安铃。我当使阿修伦以手摸日四天下亦同时震。
又阿育经云。塔成造千二百织成幡及杂华。未得悬幡。王身崩没。塔城已六日。王请僧至园供养。时有优波崛多罗汉。将一万八千阿罗汉受王请。尊者崛多颜貌端正身体柔软。而王体丑陋肌肤粗涩。尊者即说偈言。
我行布施时净心好财物不如王行施以沙施于佛王告大臣。我以沙施佛报获如是。云何而不修敬于世尊。王后寻佛弟子迦叶阿难等所有佛在世时弟子塔庙。躬到塔所具展哀情。责心修敬。各兴种种供养更立大塔。各舍十万两珍宝供养是塔。次至薄拘罗塔应当供养。王问彼有何功德。崛多尊者答曰。彼无病第一。乃至不为人说一句法寂默无言。王曰。以一钱供养。诸臣白王言。功德既等。何故于此供养一钱。王告之曰。听吾所说偈。
虽除无明痴智慧能鉴察虽有薄拘罗于世何所益时彼一钱还来至王所。时大臣辈见是希有事。异口同音赞彼。呜呼尊者少欲知足。乃至不须一钱。王多供养菩提树不绝。夫人名曰低舍罗絺多。作念。王极爱念于我。念王今舍我珍宝至菩提树间。我方便杀树令死。王不得往可得与我相娱。夫人即遣人以热乳浇之。树枯叶落。王闻是语闷迷躄地。夫人见王忧愁不乐。当悦王心。白王曰。若无彼树我命亦无。如来于彼树得道。彼树既无。何用活耶。复以冷乳灌之。彼树更生。王闻欢喜诣于树下。目不暂舍。以千瓮香汤溉灌菩提树。倍复严好增长茂盛。后王洁净身心。手执香炉在于殿上。向西方作礼心念口言。如来贤圣弟子在诸方者。怜愍我故。受我供养。如是语时。有三十万比丘悉来集。彼大众中十万是阿罗汉。二十万是学人及凡夫。宫人太子群臣共王所作功德无量不可述尽。
又杂阿含经云。阿育王问比丘言。谁于佛法中能行大施。诸比丘言。给孤独长者最行大施。王问彼施几许。比丘答曰。以舍亿千金。王闻已。彼长者尚能舍亿千金。我今为王何缘复以亿千金施。当以亿百千金施。乃至用私藏尽。将此阎浮提夫人婇女太子大臣。总施与圣僧。后用四十亿金。还复赎取。如是计校总用九十六亿千金。乃至王得重病自知命尽。常愿以亿百千金作功德。今愿不满便就后世。唯减四亿未满。王即辨诸珍宝送与鸡头摩寺。乃至以半阿摩勒果。送与僧。礼拜僧足问讯大圣。众等我领此阎浮提。是我所有。今者顿尽。不得自在。
唯此半果哀愍纳受令我得福。上座耶舍令研磨着石榴羹中行之。一切皆得周遍。
王复问傍臣曰。谁是阎浮提王。诸臣启言。大王是也。时王从卧起而坐。顾望四方合掌作礼。念诸佛功德。心念口言。我今复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时王书纸上而封缄之。以齿印印之。作如是事毕。即便无常。尔时太子及诸人民兴种种供养葬送。如王之法而阇维之。
又法益经云。今是大地属于三宝。云何而立太子为王。诸臣闻已。议出四亿金。送与寺中将赎其地。
又善见论云。阿育王以金钱九十六亿起八万四千宝塔复大种种布施。
兴造部第三述曰。上来所引经论兴置所由。其已知乎。然未识塔义是何。复有几种。所为之人复通凡不。答曰。梵汉不同翻译前后。致有多名文有讹正。所云塔者。或云塔婆。此云方坟。或云支提。翻为灭恶生善处。或云斗薮波。此云护赞。若人赞叹拥护叹者。西梵正音名为窣堵波。此土云庙。庙者貌也。即是灵庙也。安塔有其三意。一表人胜。二令他信。三为报恩。若是凡夫比丘有德望者亦得起塔。
余者不合。若立支提有其四种。一生处。二得道处。三转法轮处。四涅槃处。诸佛生处及得道处。此二定有支提。生必在阿输柯树下。此云无忧树。此是夫人生太子之处。即号此树为生处支提。如来得道在于菩提树下。即呼此树下为得道支提。如来转法轮及涅槃处。此二无定。初转法轮为五比丘在于鹿苑。纵广各二十五寻。一寻八尺。古人身大故。一寻八尺合二十丈。今天竺人处处多立转法轮。取一好处而依此量。竖三柱安三轮。表佛昔日三转法轮相。即名此处为转法轮支提。如来入涅槃处安置舍利。即名此处为涅槃支提。现今立寺名涅槃寺。此则为定。若据舍利处处起塔。则为不定。此四亦名窣堵波。
又毗婆沙论云。若人起大塔如来生处转法轮处。若人取小石为塔。其福等前。大塔所为尊故。若为如来大梵起大塔。或起小塔。以所为同故其福无量。又阿含经云。有四种人应起塔。一如来。二辟支佛。三声闻。四轮王。
又十二因缘经云。有八人得起塔。一如来。二菩萨。三缘觉。四罗汉。五那含。六斯陀含。七须陀洹。八轮王。若轮王已下起塔安一露槃。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初果二露槃。乃至如来安八露槃。八槃已上并是佛塔。
又僧只律云。初起僧伽蓝时。先规度好地将作塔处。不得在南。不得在西。应在东。应在北。不侵佛地僧地。应在西在南作僧房。佛塔高显处作。不得塔院内浣染晒衣唾地。得为佛塔四面作龛。作师子鸟兽种种彩画。内悬幡盖。得为佛塔。四面造种园林华果。是中出华应供养塔。若树檀越自种檀越。言是中华供养佛果与僧食。佛言。应从檀越语。若华多。者得与华。鬘家。语言。尔许华作鬘。与我余者。与我尔许直。若得直得用然灯买。香以供养佛兼得治塔若直多者得置佛无尽物中。若人言佛无贪怒痴但自庄严用是华果而受乐者。得罪报重。
佛言。亦得作支提。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支提。如佛生处得道处转法轮处佛泥洹处菩萨像辟支佛像佛脚迹处。此诸支提得安佛华盖供养。若供养中上者供养佛塔。下者供养支提。若猝风雨来应收供养具。随近安之。不得言我是上座我是阿练若乞食大德等。得越毗尼罪。若塔僧物贼来急时不得藏弃。佛物庄严佛像。僧座具。应敷安置种种饮食。令贼见相。若起慈心。贼问比丘莫畏出来年少应看。若贼猝至不得藏物者。应言一切行无常。作是语已舍去。是名难法。感福部第四如小未曾有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一人尽四天下满中草木。皆悉为人。得四道果及辟支佛。尽寿四事供养所须具足。至灭度后一一起塔。香华幢旛宝盖供养。复造帝释大庄严殿。用八万四千宝柱。八万四千宝窗。八万四千天井宝窗。
八万四千楼橹馆阁。四出围绕众宝校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上百千亿大庄严殿。用施四方僧。其福虽多。然不如有人于佛般涅槃后。以如芥子舍利起塔大如庵摩勒果。其刹如针。上施槃盖。如酸枣叶。若佛形像如□麦大。胜前功德满足百倍不及一。千倍万倍百千万倍所不能及不可称量。阿难。当知如来。无量功德。戒分定分智慧分解脱分解脱知见分无量功德。有大神通变化及六波罗蜜。如是等无量功德又无上依经云。阿难向佛合掌而作是言。我于今日入王舍城乞食。
见一大重阁庄严新成内外宛密。若有清信人布施四方僧并具四事。若如来灭后取佛舍利如芥子大。安立塔中。起塔如阿摩罗子大。戴刹如针大。露槃如枣叶大。
造佛如麦子大。此二功德何者为胜。佛告阿难。如满四天下四果圣人及辟支佛。
如甘蔗林竹荻麻田等。若有一人尽寿供养四事具足。及入涅槃后悉起大塔。供养然灯烧香衣服幢幡等。阿难。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多不。阿难言。甚多。世尊。
阿难且致。又如帝释天宫住处。有大飞阁名常胜殿。种种宝庄各八万四千。若有清信男子女人。造作如是常胜宝殿。百千拘胝施与四方众僧。若复有人如来般涅槃后。取舍利如芥子大。造塔如阿摩罗子大。戴刹如针大。露槃如枣叶大。造佛形像如麦子大。此功德胜前所说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阿僧只数分所不及一。何以故。如来无量功德故。纵碎娑婆世界末为微尘。以此次第悉是四沙门果及辟支佛。若有清信男女尽形供养。及以灭后起塔供养。亦不如取舍利如芥子大。乃至造像如麦子大。此功德前所说百分千万亿分不及一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是阿难。一切如来昔在因地。知众生界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污浊。然不入众生清净界中。能为一切众生说深妙法。除烦恼障。不应生下劣心。以大量故。于诸众生尊重心。起大师敬。起般若。起阇那。起大悲。依此五法。
菩萨得入阿鞞跋致位(此云不退)依如实知证大方便得阿耨菩提。
又涅槃经云。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华则生不动国。善守佛僧物涂扫僧佛地。造像塔如母指。常生欢喜心。亦生不动国。此即净土常严不为三灾所动也。
又僧只律云。佛于拘萨罗国游行时。婆罗门耕地见世尊过。持牛杖□地礼佛。世尊见已便发微笑。诸比丘白佛。何因缘故笑。唯愿欲闻。佛告诸比丘。是婆罗门今礼二佛。诸比丘白言。何等二佛。佛告比丘。礼我杖下有迦叶佛塔。诸比丘白佛。愿见迦叶佛塔。
佛告诸比丘。汝从此婆罗门索土块并是地。即便索之。时婆罗门便与之。得已。尔时世尊即现出迦叶佛七宝塔。高一由延。其面广半由延。婆罗门见已。便白佛言。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土堆。尔时世尊即于彼处作迦叶佛塔。诸比丘白佛。我得授泥不。佛言。得授。即说偈言。
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尔时世尊敬过去佛故。便自作礼。诸比丘亦礼佛说偈言。
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尔时比丘即持香华来奉世尊。敬过去佛故。即持供养塔。佛即说偈言。
百千车真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香华供养塔尔时大众云集。佛告舍利弗。汝为诸人说法。佛说偈言。百千阎浮提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令修行尔时座中有得道者。佛说偈言。
百千世界中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见真谛又法句喻经云。昔佛在世时。遣一罗汉。名曰须曼。持佛发爪至罽宾国南山之中造佛塔。寺中常有五百罗汉。旦夕烧香绕塔礼拜。时山中有五百猕猴。见僧绕塔礼拜供养。即共负石学僧作塔绕之礼拜。于时天雨山水瀑涨。五百猕猴一时没死。生忉利天。七宝宫殿巍巍无量。衣食自然快乐无极。既得生天各自念言。
我等何缘得来生此。即以天眼观见前身。作其猕猴。由学众僧戏为作塔。山水所漂命终生此。即共相将赍持香华。从天下来供养死尸。回诣佛所礼拜问讯。佛为说法。五百天子一时皆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还归天上。猕猴学僧戏为作塔。尚获福报巍巍乃尔。岂况于人信心造塔宁无果报。
又譬喻经云。昔佛涅槃后。阿育王国有迦罗越。其人福德世间希有。意有所须应念即至。其家舍宅七宝所成。閤内妇女端正少双。昼夜娱乐快乐无极。其人信心每常供养二万余僧。阿育王闻便召见之。而语之言。闻卿大富家有何物。即答王言。家无所有。王不信之。便遣人看。使至唯见门閤七重舍宅堂宇。七宝庄严巍巍无量。使入室中不见余物。唯见妇女端正少双。使见即还具以白王。王意渐解。时迦罗越知王解已。便于王前以手东指。即时空中七宝雨下不可限量。指余三方亦复如是。王见乃知是大福德。王即诣寺请问此事。寺有上座得阿罗汉三明六通。王问上座。此迦罗越宿殖何福。所须自然应念即至。上座答王。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迦罗越尔时与其四人同共造塔。用心偏殷。造塔成已。复以七宝及取好花上塔头上。四面散下而以供养。发誓愿言。使我世世食福自然常不断绝。缘是功德。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食福自然快乐无极。尔时但愿食福无尽不愿度脱。故至今日唯受胜福未得道迹。
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若人乐着三有果报。于佛福田若行布施诸余善根。愿我世世莫入涅槃。以此善根不入涅槃。无有是处。是人虽不乐求涅槃。然于佛所种诸善根。我说是人必入涅槃也。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财宝无量不可称计。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其儿两手各把金钱。取已还生无有穷尽。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曰宝手。年渐长大慈心孝顺。好喜布施。有人来乞申其两手出好金钱。寻以施之。后与诸人出城游观。前到祇洹见佛相好。心怀欢喜顶礼请佛及比丘僧。愿受我供。阿难语言。设供须财。于是宝手即申两手。金钱雨落。须臾满地积聚过人。佛敕阿难。令为营供。饭食讫已。佛为说法得须陀洹。归辞父母求乞出家。既出家已得阿罗汉果。阿难见已而白佛言。宝手比丘宿殖何福生于豪族。手出金钱取无穷尽。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
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庙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着塔下。
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其妇怀妊生一男儿。容貌端正世所希有。然其生时顶上自然有摩尼宝盖遍覆城上。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曰宝盖。渐长值佛出家得罗汉果。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迁神入涅槃后。有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商人入海采宝安隐得来。即以摩尼宝珠盖其塔头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有宝盖。随共而生。乃至今者得值于我出家获道。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其妇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头上自然有摩尼珠。时父母因为立字。名曰宝珠。
年渐长大见佛出家成阿罗汉果。入城乞食。时宝珠故在头上。城中人民怪其所以。竞来看之。深自惭耻还归所止。白言。世尊。我此头上有此宝珠不能使去。
今者乞食为人蚩笑。愿佛世尊见却此珠。
佛告比丘。汝但语珠。我今生分已尽更不须汝。如是三说珠自当去。比丘受教宝珠不现。时诸比丘请佛为说宿业因缘。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入涅槃后。时彼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彼国王入塔礼拜。持一摩尼宝珠系着枨头。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三涂。天上人中常有宝珠。在其顶上受天快乐。至今值佛出家得阿罗汉果。比丘闻已欢喜奉行。旋绕部第五如菩萨本行经云。昔佛在世时。佛与阿难入舍卫城而行乞食。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从外而来。见佛出城光相巍巍。时婆罗门欢喜踊跃。绕佛一匝作礼而去。佛便微笑告阿难言。此婆罗门见佛欢喜。以清净心绕佛一匝。以此功德。从是以后二十五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快乐无极。竟二十五劫得辟支佛。名持观那只梨。以是因缘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处得福无量也。
又提谓经云。长者提谓白佛言。散华烧香然灯礼拜。是为供养。旋塔得何等福。佛言。旋塔有五福德。一后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声音好。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泥洹道。何因缘得端正好色。由见佛像欢喜故。何缘得声音好。
由旋塔说经故。何缘得生天上。由当旋塔时意不犯戒故。何缘得生王侯家。由头面礼佛足故。何缘得泥洹道。由有余福故。佛言。旋塔有三法。一足举时当念足举。二足下时当念足下。三不得左右顾视唾寺中地。右绕者。经律之中制令右绕。若左绕行为神所呵。乃至左绕麦□为俗所责。其徒众矣。今时行事者。顺于天时面西北转。右肩袒膊向佛而恭也。或旋百匝十匝七匝三匝。各有所表。且论常行三匝者。表供养三尊止三毒。净三业灭三恶道。得值三宝故。华严经偈云。始欲旋塔当愿众生施行福佑究畅道意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得一向意永绝三毒又贤者五戒经云。旋塔三匝者表敬三尊。一佛二法三僧。亦念灭三毒。一贪二瞋三痴。又三千威仪云。绕塔有五事。一低头视地。二不得蹈虫。三不得左右顾视。四不得唾塔前地上。五不得中住与人语。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七
为龙作十八变。踊身入石。犹如明镜。在于石内映现于外。远望则见近望不现。
诸天百千。供养佛影亦说法(迄今不灭待至弥勒)。又大集经云。忉利天城东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城南粗涩园中有佛衣塔。城西欢喜园中有佛钵塔。城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
又智度论云。天帝释取菩萨发及衣。于天上城东门外立佛发塔衣塔。又育王传云。王得信心问道人曰。我从来杀害不必以理。今修何善得免斯殃。答曰。唯有起塔供养众僧。救诸囚徒赈济贫乏(故譬喻经云。王宫内常以四事供养二万沙门。尽心备礼。不可具述。)王曰。何处可起塔。道人即以神力左手揜日光。作八万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起塔。今诸塔处是也。时王欲建舍利塔将四部兵众至王舍城。取阿阇世王佛塔中舍利。还复修治此塔与先无异。如是更取七佛塔中舍利。至众摩村中。时诸龙王将王入龙宫中。王从龙索舍利供养。龙即分与之。时王作八万四千金银琉璃颇梨箧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以盛此箧。又作无量百千幢幡伞盖。使诸鬼神各持舍利供养之具。敕诸鬼神言。于阎浮提至于海际。城邑聚落满一亿家者。为世尊立塔。时有国名德叉尸罗。有三十六亿家。彼国人语鬼神言。可三十六箧舍利与我等起立佛塔。王作方便国中人少者令分与彼。令满家数而立为塔。时巴连弗邑有上座。名曰耶舍。王诣彼所白上座曰。我欲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佛塔遍此阎浮提。意愿如是。时彼上座白言。善哉大王。克后十五日日正食时。令此阎浮提一时起诸佛塔。如是依数。乃至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塔。世间人民兴庆无量。共号曰阿育王塔。
又大阿育王经云。八国共分舍利。阿阇世王分数得八万四千。又别得佛口髭。还国道中逢难。头禾龙王从其求舍利分。阿阇世王不与。便语言。我是龙王力能坏汝国土。阿阇世王怖畏。即以佛髭与之。龙还于须弥山下高八万四千里。于下起水精塔。阿阇世王得还国。以紫金函盛舍利。作千岁灯火于五殑伽河水中置塔埋之。后阿育得其国土。王娶夫人。身长八尺。发亦同等。众相具足。王令相师观之。师言。当为王生金色之子。王即拜为第二夫人。后还有身。足满十月。王有缘事宜出外行。王太后妒嫉。便作方便共欲除之。募觅猪母即应产者。语第二夫人言。卿是年少甫尔始产不可露面视天。以被覆面。即生金子光照宫中。盗持儿去杀之即以猪子着其边。便骂言。汝云当为王生金色之子。何故生猪。便取轮头拍。囚内后园中令服菜茹。王还闻之不悦。久久之后。王出行园见之忆念迎取归宫。第二夫人渐得亲近。具说情状。王闻惊怖。即杀八万四千夫人。阿育王后于城外。造立地狱治诸罪人。佛知王杀诸夫人应堕地狱。即遣消散比丘化王。王发信寤问比丘言。杀八万四千夫人罪可得赎不。道人言。各为人起一塔。塔下着一舍利。当得脱罪耳。王即寻觅阿阇世王舍利。有国相父。年百二十。将五百人取本舍利。王得大喜。即分与鬼神。各还所部。令一日一时同戴八万四千刹。诸鬼神言。多隔山障不得相知。王言。汝曹但还治槃护刹安铃。我当使阿修伦以手摸日四天下亦同时震。
又阿育经云。塔成造千二百织成幡及杂华。未得悬幡。王身崩没。塔城已六日。王请僧至园供养。时有优波崛多罗汉。将一万八千阿罗汉受王请。尊者崛多颜貌端正身体柔软。而王体丑陋肌肤粗涩。尊者即说偈言。
我行布施时净心好财物不如王行施以沙施于佛王告大臣。我以沙施佛报获如是。云何而不修敬于世尊。王后寻佛弟子迦叶阿难等所有佛在世时弟子塔庙。躬到塔所具展哀情。责心修敬。各兴种种供养更立大塔。各舍十万两珍宝供养是塔。次至薄拘罗塔应当供养。王问彼有何功德。崛多尊者答曰。彼无病第一。乃至不为人说一句法寂默无言。王曰。以一钱供养。诸臣白王言。功德既等。何故于此供养一钱。王告之曰。听吾所说偈。
虽除无明痴智慧能鉴察虽有薄拘罗于世何所益时彼一钱还来至王所。时大臣辈见是希有事。异口同音赞彼。呜呼尊者少欲知足。乃至不须一钱。王多供养菩提树不绝。夫人名曰低舍罗絺多。作念。王极爱念于我。念王今舍我珍宝至菩提树间。我方便杀树令死。王不得往可得与我相娱。夫人即遣人以热乳浇之。树枯叶落。王闻是语闷迷躄地。夫人见王忧愁不乐。当悦王心。白王曰。若无彼树我命亦无。如来于彼树得道。彼树既无。何用活耶。复以冷乳灌之。彼树更生。王闻欢喜诣于树下。目不暂舍。以千瓮香汤溉灌菩提树。倍复严好增长茂盛。后王洁净身心。手执香炉在于殿上。向西方作礼心念口言。如来贤圣弟子在诸方者。怜愍我故。受我供养。如是语时。有三十万比丘悉来集。彼大众中十万是阿罗汉。二十万是学人及凡夫。宫人太子群臣共王所作功德无量不可述尽。
又杂阿含经云。阿育王问比丘言。谁于佛法中能行大施。诸比丘言。给孤独长者最行大施。王问彼施几许。比丘答曰。以舍亿千金。王闻已。彼长者尚能舍亿千金。我今为王何缘复以亿千金施。当以亿百千金施。乃至用私藏尽。将此阎浮提夫人婇女太子大臣。总施与圣僧。后用四十亿金。还复赎取。如是计校总用九十六亿千金。乃至王得重病自知命尽。常愿以亿百千金作功德。今愿不满便就后世。唯减四亿未满。王即辨诸珍宝送与鸡头摩寺。乃至以半阿摩勒果。送与僧。礼拜僧足问讯大圣。众等我领此阎浮提。是我所有。今者顿尽。不得自在。
唯此半果哀愍纳受令我得福。上座耶舍令研磨着石榴羹中行之。一切皆得周遍。
王复问傍臣曰。谁是阎浮提王。诸臣启言。大王是也。时王从卧起而坐。顾望四方合掌作礼。念诸佛功德。心念口言。我今复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时王书纸上而封缄之。以齿印印之。作如是事毕。即便无常。尔时太子及诸人民兴种种供养葬送。如王之法而阇维之。
又法益经云。今是大地属于三宝。云何而立太子为王。诸臣闻已。议出四亿金。送与寺中将赎其地。
又善见论云。阿育王以金钱九十六亿起八万四千宝塔复大种种布施。
兴造部第三述曰。上来所引经论兴置所由。其已知乎。然未识塔义是何。复有几种。所为之人复通凡不。答曰。梵汉不同翻译前后。致有多名文有讹正。所云塔者。或云塔婆。此云方坟。或云支提。翻为灭恶生善处。或云斗薮波。此云护赞。若人赞叹拥护叹者。西梵正音名为窣堵波。此土云庙。庙者貌也。即是灵庙也。安塔有其三意。一表人胜。二令他信。三为报恩。若是凡夫比丘有德望者亦得起塔。
余者不合。若立支提有其四种。一生处。二得道处。三转法轮处。四涅槃处。诸佛生处及得道处。此二定有支提。生必在阿输柯树下。此云无忧树。此是夫人生太子之处。即号此树为生处支提。如来得道在于菩提树下。即呼此树下为得道支提。如来转法轮及涅槃处。此二无定。初转法轮为五比丘在于鹿苑。纵广各二十五寻。一寻八尺。古人身大故。一寻八尺合二十丈。今天竺人处处多立转法轮。取一好处而依此量。竖三柱安三轮。表佛昔日三转法轮相。即名此处为转法轮支提。如来入涅槃处安置舍利。即名此处为涅槃支提。现今立寺名涅槃寺。此则为定。若据舍利处处起塔。则为不定。此四亦名窣堵波。
又毗婆沙论云。若人起大塔如来生处转法轮处。若人取小石为塔。其福等前。大塔所为尊故。若为如来大梵起大塔。或起小塔。以所为同故其福无量。又阿含经云。有四种人应起塔。一如来。二辟支佛。三声闻。四轮王。
又十二因缘经云。有八人得起塔。一如来。二菩萨。三缘觉。四罗汉。五那含。六斯陀含。七须陀洹。八轮王。若轮王已下起塔安一露槃。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初果二露槃。乃至如来安八露槃。八槃已上并是佛塔。
又僧只律云。初起僧伽蓝时。先规度好地将作塔处。不得在南。不得在西。应在东。应在北。不侵佛地僧地。应在西在南作僧房。佛塔高显处作。不得塔院内浣染晒衣唾地。得为佛塔四面作龛。作师子鸟兽种种彩画。内悬幡盖。得为佛塔。四面造种园林华果。是中出华应供养塔。若树檀越自种檀越。言是中华供养佛果与僧食。佛言。应从檀越语。若华多。者得与华。鬘家。语言。尔许华作鬘。与我余者。与我尔许直。若得直得用然灯买。香以供养佛兼得治塔若直多者得置佛无尽物中。若人言佛无贪怒痴但自庄严用是华果而受乐者。得罪报重。
佛言。亦得作支提。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支提。如佛生处得道处转法轮处佛泥洹处菩萨像辟支佛像佛脚迹处。此诸支提得安佛华盖供养。若供养中上者供养佛塔。下者供养支提。若猝风雨来应收供养具。随近安之。不得言我是上座我是阿练若乞食大德等。得越毗尼罪。若塔僧物贼来急时不得藏弃。佛物庄严佛像。僧座具。应敷安置种种饮食。令贼见相。若起慈心。贼问比丘莫畏出来年少应看。若贼猝至不得藏物者。应言一切行无常。作是语已舍去。是名难法。感福部第四如小未曾有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一人尽四天下满中草木。皆悉为人。得四道果及辟支佛。尽寿四事供养所须具足。至灭度后一一起塔。香华幢旛宝盖供养。复造帝释大庄严殿。用八万四千宝柱。八万四千宝窗。八万四千天井宝窗。
八万四千楼橹馆阁。四出围绕众宝校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上百千亿大庄严殿。用施四方僧。其福虽多。然不如有人于佛般涅槃后。以如芥子舍利起塔大如庵摩勒果。其刹如针。上施槃盖。如酸枣叶。若佛形像如□麦大。胜前功德满足百倍不及一。千倍万倍百千万倍所不能及不可称量。阿难。当知如来。无量功德。戒分定分智慧分解脱分解脱知见分无量功德。有大神通变化及六波罗蜜。如是等无量功德又无上依经云。阿难向佛合掌而作是言。我于今日入王舍城乞食。
见一大重阁庄严新成内外宛密。若有清信人布施四方僧并具四事。若如来灭后取佛舍利如芥子大。安立塔中。起塔如阿摩罗子大。戴刹如针大。露槃如枣叶大。
造佛如麦子大。此二功德何者为胜。佛告阿难。如满四天下四果圣人及辟支佛。
如甘蔗林竹荻麻田等。若有一人尽寿供养四事具足。及入涅槃后悉起大塔。供养然灯烧香衣服幢幡等。阿难。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多不。阿难言。甚多。世尊。
阿难且致。又如帝释天宫住处。有大飞阁名常胜殿。种种宝庄各八万四千。若有清信男子女人。造作如是常胜宝殿。百千拘胝施与四方众僧。若复有人如来般涅槃后。取舍利如芥子大。造塔如阿摩罗子大。戴刹如针大。露槃如枣叶大。造佛形像如麦子大。此功德胜前所说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阿僧只数分所不及一。何以故。如来无量功德故。纵碎娑婆世界末为微尘。以此次第悉是四沙门果及辟支佛。若有清信男女尽形供养。及以灭后起塔供养。亦不如取舍利如芥子大。乃至造像如麦子大。此功德前所说百分千万亿分不及一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是阿难。一切如来昔在因地。知众生界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污浊。然不入众生清净界中。能为一切众生说深妙法。除烦恼障。不应生下劣心。以大量故。于诸众生尊重心。起大师敬。起般若。起阇那。起大悲。依此五法。
菩萨得入阿鞞跋致位(此云不退)依如实知证大方便得阿耨菩提。
又涅槃经云。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华则生不动国。善守佛僧物涂扫僧佛地。造像塔如母指。常生欢喜心。亦生不动国。此即净土常严不为三灾所动也。
又僧只律云。佛于拘萨罗国游行时。婆罗门耕地见世尊过。持牛杖□地礼佛。世尊见已便发微笑。诸比丘白佛。何因缘故笑。唯愿欲闻。佛告诸比丘。是婆罗门今礼二佛。诸比丘白言。何等二佛。佛告比丘。礼我杖下有迦叶佛塔。诸比丘白佛。愿见迦叶佛塔。
佛告诸比丘。汝从此婆罗门索土块并是地。即便索之。时婆罗门便与之。得已。尔时世尊即现出迦叶佛七宝塔。高一由延。其面广半由延。婆罗门见已。便白佛言。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土堆。尔时世尊即于彼处作迦叶佛塔。诸比丘白佛。我得授泥不。佛言。得授。即说偈言。
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尔时世尊敬过去佛故。便自作礼。诸比丘亦礼佛说偈言。
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尔时比丘即持香华来奉世尊。敬过去佛故。即持供养塔。佛即说偈言。
百千车真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香华供养塔尔时大众云集。佛告舍利弗。汝为诸人说法。佛说偈言。百千阎浮提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令修行尔时座中有得道者。佛说偈言。
百千世界中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见真谛又法句喻经云。昔佛在世时。遣一罗汉。名曰须曼。持佛发爪至罽宾国南山之中造佛塔。寺中常有五百罗汉。旦夕烧香绕塔礼拜。时山中有五百猕猴。见僧绕塔礼拜供养。即共负石学僧作塔绕之礼拜。于时天雨山水瀑涨。五百猕猴一时没死。生忉利天。七宝宫殿巍巍无量。衣食自然快乐无极。既得生天各自念言。
我等何缘得来生此。即以天眼观见前身。作其猕猴。由学众僧戏为作塔。山水所漂命终生此。即共相将赍持香华。从天下来供养死尸。回诣佛所礼拜问讯。佛为说法。五百天子一时皆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还归天上。猕猴学僧戏为作塔。尚获福报巍巍乃尔。岂况于人信心造塔宁无果报。
又譬喻经云。昔佛涅槃后。阿育王国有迦罗越。其人福德世间希有。意有所须应念即至。其家舍宅七宝所成。閤内妇女端正少双。昼夜娱乐快乐无极。其人信心每常供养二万余僧。阿育王闻便召见之。而语之言。闻卿大富家有何物。即答王言。家无所有。王不信之。便遣人看。使至唯见门閤七重舍宅堂宇。七宝庄严巍巍无量。使入室中不见余物。唯见妇女端正少双。使见即还具以白王。王意渐解。时迦罗越知王解已。便于王前以手东指。即时空中七宝雨下不可限量。指余三方亦复如是。王见乃知是大福德。王即诣寺请问此事。寺有上座得阿罗汉三明六通。王问上座。此迦罗越宿殖何福。所须自然应念即至。上座答王。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迦罗越尔时与其四人同共造塔。用心偏殷。造塔成已。复以七宝及取好花上塔头上。四面散下而以供养。发誓愿言。使我世世食福自然常不断绝。缘是功德。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食福自然快乐无极。尔时但愿食福无尽不愿度脱。故至今日唯受胜福未得道迹。
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若人乐着三有果报。于佛福田若行布施诸余善根。愿我世世莫入涅槃。以此善根不入涅槃。无有是处。是人虽不乐求涅槃。然于佛所种诸善根。我说是人必入涅槃也。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财宝无量不可称计。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其儿两手各把金钱。取已还生无有穷尽。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曰宝手。年渐长大慈心孝顺。好喜布施。有人来乞申其两手出好金钱。寻以施之。后与诸人出城游观。前到祇洹见佛相好。心怀欢喜顶礼请佛及比丘僧。愿受我供。阿难语言。设供须财。于是宝手即申两手。金钱雨落。须臾满地积聚过人。佛敕阿难。令为营供。饭食讫已。佛为说法得须陀洹。归辞父母求乞出家。既出家已得阿罗汉果。阿难见已而白佛言。宝手比丘宿殖何福生于豪族。手出金钱取无穷尽。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
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庙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着塔下。
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其妇怀妊生一男儿。容貌端正世所希有。然其生时顶上自然有摩尼宝盖遍覆城上。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曰宝盖。渐长值佛出家得罗汉果。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迁神入涅槃后。有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商人入海采宝安隐得来。即以摩尼宝珠盖其塔头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有宝盖。随共而生。乃至今者得值于我出家获道。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其妇生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头上自然有摩尼珠。时父母因为立字。名曰宝珠。
年渐长大见佛出家成阿罗汉果。入城乞食。时宝珠故在头上。城中人民怪其所以。竞来看之。深自惭耻还归所止。白言。世尊。我此头上有此宝珠不能使去。
今者乞食为人蚩笑。愿佛世尊见却此珠。
佛告比丘。汝但语珠。我今生分已尽更不须汝。如是三说珠自当去。比丘受教宝珠不现。时诸比丘请佛为说宿业因缘。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入涅槃后。时彼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彼国王入塔礼拜。持一摩尼宝珠系着枨头。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三涂。天上人中常有宝珠。在其顶上受天快乐。至今值佛出家得阿罗汉果。比丘闻已欢喜奉行。旋绕部第五如菩萨本行经云。昔佛在世时。佛与阿难入舍卫城而行乞食。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从外而来。见佛出城光相巍巍。时婆罗门欢喜踊跃。绕佛一匝作礼而去。佛便微笑告阿难言。此婆罗门见佛欢喜。以清净心绕佛一匝。以此功德。从是以后二十五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快乐无极。竟二十五劫得辟支佛。名持观那只梨。以是因缘若人旋佛及旋佛塔。所生之处得福无量也。
又提谓经云。长者提谓白佛言。散华烧香然灯礼拜。是为供养。旋塔得何等福。佛言。旋塔有五福德。一后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声音好。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泥洹道。何因缘得端正好色。由见佛像欢喜故。何缘得声音好。
由旋塔说经故。何缘得生天上。由当旋塔时意不犯戒故。何缘得生王侯家。由头面礼佛足故。何缘得泥洹道。由有余福故。佛言。旋塔有三法。一足举时当念足举。二足下时当念足下。三不得左右顾视唾寺中地。右绕者。经律之中制令右绕。若左绕行为神所呵。乃至左绕麦□为俗所责。其徒众矣。今时行事者。顺于天时面西北转。右肩袒膊向佛而恭也。或旋百匝十匝七匝三匝。各有所表。且论常行三匝者。表供养三尊止三毒。净三业灭三恶道。得值三宝故。华严经偈云。始欲旋塔当愿众生施行福佑究畅道意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得一向意永绝三毒又贤者五戒经云。旋塔三匝者表敬三尊。一佛二法三僧。亦念灭三毒。一贪二瞋三痴。又三千威仪云。绕塔有五事。一低头视地。二不得蹈虫。三不得左右顾视。四不得唾塔前地上。五不得中住与人语。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