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九 尚书二

作者:朱熹
禹贡禹贡一书 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 。窃意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 ,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 耳。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 距川」。一篇禹贡不过此数 语,极好细看。今人说禹治水,始于壶 口,凿龙门,某未敢深信。方河水汹涌 ,其势 迅激,纵使凿下龙门,恐这石仍旧壅塞。又,下面水未有分杀 ,必且溃 决四出。盖禹先决九川之水,使各通于海;又濬畎澮 之水,使各通于川;使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归。禹只是先从 低处下手,若下面之水尽杀 ,则上面之水渐浅\,方可下手。九川尽通,则导 河之功已及八分。故某尝谓禹治水,必当始于碣石九河。盖河患惟兗 为 甚,兗 州是河曲处,其曲处两 岸无山,皆是平地,所以溃 决常必在此。故禹自其决处导 之,用工尤难。孟子亦云:「禹疏九河,瀹济 漯而注之海。」盖皆自下流疏杀 其势 耳。若鯀,则只是筑堙之,所以九载而功弗成也。銖。「禹当时治水,也只理会 河患,余处亦不大段用工夫。河水之行不得其所,故汎 滥浸及他处。观禹用功,初只在冀以及兗 青徐雍,却不甚来 东南。积石龙门,所谓『作十三载乃同』者,正在此处。龙门至今横石断流 ,水自上而下,其势 极可畏。向未经凿治时,龙门正道不甚泄,故一派西兗 入关陕,一派东兗 往河东,故此为 患最甚。禹自积石至龙门,著工夫最多。又其上散从西 域去,往往亦不甚为 患。行河东者,多流黄泥地中,故只管推洗,泥汁只管凝滯 淤塞,故道渐狭。值上流下来 纔急,故道不泄,便致横湍他处。先朝亦多造铁为 治河器,竟亦何济 !」或问:「齐威塞九河以富国 ,事果然否?」曰:「当时葵丘之会 ,申五禁,且曰『无曲防』,是令人不得私自防遏水流,他终不成自去塞了最利害处!便是这般说话亦难凭。」问:「河患何为 至汉方甚?」曰:「史记表中亦自有『河决』之文。禹只是理河水,余处亦因河溢有些患。看治江不见甚用力。书 载『岷山导 江,东別为 沱,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 于匯,东为 中江,入于海』。若中间便用工夫,如何载得恁略?」又云:「禹治水,先就土低处用工。」贺孙。
禹治水,大率多是用工於河。「治梁及岐」,是凿龙门等处。冀州三面边河,兗 州亦边河,故先冀即兗。 扬。
禹治水,乃是自下而上了,又自上而下。后人以为 自上而下,此大不然。不先从 下泄水,却先从 上理会, 下水泄未得,下当愈甚,是甚治水如此!禹贡集义今当分解。如「冀州既载壶 口,治梁及岐」,当分作三段,逐段下注地名,汉为 甚郡县,唐为甚 郡县,今为 甚郡县。下文「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 底绩,至于衡漳」,当为一 段;「厥土白壤」云云又为 一段;「碣石」云云又为一 段,方得子细。且先分细段解了,有解得成片者,方成片写于后。黑水弱水诸处皆须细分,不可作大段写。
禹贡地理,不须大段用心,以今山川都不同了。理会 禹贡,不如理会 如今地理。如禹贡济 水,今皆变尽了。又江水无,又不至澧。九江亦无寻 处。后人只白捉江州。又上数 千里不说一句,及到江州,数 千里间,连说数 处,此皆不可晓 者。禹贡但不可不知之。今地理亦不必过用心。今人说中原山川者,亦是说,不可见,无考处。旧郑樵好说,后识中原者见之云,全不是。振。因说「三江」之说多不同,銖问:「东坡之说如何?」曰:「东坡不曾亲见东南水势 ,只是意想硬说。且江汉之水到汉阳军已合为 一,不应 至扬州復 言『三江』。薛士龙说震泽 下有三江入海。疑它曾见东南水势 ,说得恐是。」因问:「『味別地脉』之说如何?」曰:「禹治水,不知是要水有所归不为 民害,还是只要辨味点茶,如陆羽之流;寻 脉踏地,如后世风水之流耶!且太行山自西北发脉来 为 天下之脊,此是中国 大形势 。其底柱王屋等山皆是太行山脚。今说者分阴阳列,言『道岍及岐,至于荆山』,山脉逾河而过,为 壶 口雷首底柱析城王屋碣石。则是荆山地脉却来 做太行山脚,其所谓地脉尚说不通,况禹贡本非理会 地脉耶!」銖。
禹贡西方南方殊不见禹施工处。缘是山高,少水患。当时只分遣官属 ,而不了事底记述得文字不整齐耳。某作九江彭蠡辩,禹贡大概可见於此。禹贡只载九江,无洞庭;今以其地验之,有洞庭,无九江;则洞庭之为 九江无疑矣。洞庭彭蠡冬月亦涸,只有数 条江水在其中。义刚。江陵之水,岳州之上是云梦 。又曰:「江陵之下,连岳州是云梦 。」节。问:「岷山之分支,何以见?」曰:「只是以水验之。大凡两 山夹行,中间必有水;两 水夹行,中间必有山。江出於岷山。岷山夹江两 岸而行,那边一支去为陇,他本云:「那边一支去为 江北许多去处。」这边一支为 湖南,又一支为 建康,又一支为 两 浙,而余气 为 福建二广。」义刚。
问禹贡地理。曰:「禹贡『过』字有三义:有山过,水过,人过。如『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只是禹过此处去也。若曰山过,水过,便不通。」时举。
因说禹贡,曰:「此最难说,盖他本文自有繆误处。且如汉水自是从 今汉阳军入江,下至江州,然后江西一带 江水流出,合大江。两 江下水相淤,故江西水出不得,溢为 彭蠡。上取汉水入江处有多少路。今言汉水『过三澨 ,至于大別,南入于江,东匯泽 为 彭蠡』,全然不合!又如何去强解释得?盖禹当时只治得雍冀数 州为 详,南方诸水皆不亲见。恐只是得之传 闻,故多遗闕,又差误如此。今又不成说他圣人之经不是,所以难说。然自古解释者纷纷,终是与他地上水不合。」又言:「孟子说『瀹济 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诸江』。据 今水路及禹贡所载,惟汉入江,汝泗自入淮,而淮自入海,分明是误。盖一时牵 於文势 ,而不暇考其实耳。今人从 而强为 之解释,终是可笑!」雉。「东匯泽 为 彭蠡」,多此一句。节。
问銖:「理会 得彭蠡否?」銖曰:「向来 只据 传注 ,终未透达。」曰:「细看来 ,经文疑有差误。恐禹当初必是不曾亲到江东西,或遣官属 往视。又是时三苗顽弗即工,据 彭蠡洞庭之地,往往看得亦不子细。」因出三江说并山海经二条云:「此载得甚实。」又云:「浙江源疑出今婺源折岭下。」銖。
问:「先生说郑渔仲以『东为 北江入于海』为 羡文,是否?」曰:「然。今考之,不见北江所在。」问:「郑说见之何书 ?」曰:「家中旧有之,是川本,今不知所在矣。」又云:「洪水之患,意者只是如今河决之类,故禹之用功处多在河,所以於兗 州下记『作十有三载乃同』,此言专 为 治河也。兗 州是河患甚处,正今之澶卫州也。若其他江水,两 岸多是山石,想亦无汎 滥之患,禹自不须大段去理会。 」又云:「禹治水时,想亦不曾遍歷天下。如荆州乃三苗之国 ,不成禹一一皆到。往往是使官属 去彼,相视其山川,具其图说以归,然后作此一书 尔。故今禹贡所载南方山川,多与今地面上所有不同。」广。
地理最难理会 ,全合禹贡不著了。且如「岷山导江 ,东別为 沱」,今已不知沱所在。或云蜀中李冰所凿一所,灌荫蜀中数 百里之田,恐是沱,则地势 又太上了。澧水下有一支江,或云是,又在澧下,太下了。又如「东匯泽 为 彭蠡」,江亦不至此泽 。敷浅\原今又在德安,或恐在湖口左右。晁以道谓九江在湖口,谓有九江来此 合。今以大江数 之,则无许多;小数 之,则又甚多,亦不知如何。扬。
薛常州作地志,不载扬豫二州。先生曰:「此二州所经歷,见古今不同,难下手,故不作。诸葛诚\之要补之,以其只见册 子上底故也。」扬。
李得之问薛常州九域图。曰:「其书 细碎,不是著书 手段。『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 距川。』圣人做事,便有大纲领:先决九川,距四海了,却逐旋爬疏小水,令至川。学者亦先识箇大形势 ,如江河淮先合识得。渭水入河,上面漆沮涇 等又入渭,皆是第二重事。桑钦丽道元水经亦细碎。」因言:「天下惟三水最大:江河与混同江。混同江不知其所出,虏旧巢正临此江,斜迤东南流入海。其下为 辽海。辽东辽西,指此水而分也。」又言:「河东奥区,尧 禹所居,后世德薄不能有。混同江犹自是来 裹河东。」又言:「长安山生过鄜延,然长安却低,鄜延是山尾,却高。」又言:「收復 燕云时,不曾得居庸关,门却开在,所以不能守。然正使得之,亦必不能有也。」方子。学蒙录云:「因说薛氏九域志,曰:『也不成文字,细碎了。禹「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 距川」,这便是圣人做事纲领处。先决九川而距海,然后理会 畎澮 。论形势 ,须先识大纲。如水,则中国 莫大於河,南方莫大於江,涇 渭则入河者也。先定箇大者,则小者便易考。』又曰:『天下有三大水:江河混同江是也。混同江在虏中,虏人之都,见滨此江。』」
胤征
问:「东坡疑胤征。」曰:「袁道洁考得是。太康失河北,至相方失河南。然亦疑羲、和是箇历 官,旷 职,废之诛之可也,何至誓师如此?大抵古书 之不可考,皆此类也。」大雅。
汤 誓问:「『升自陑』,先儒以为 出其不意,如何?」曰:「此乃序说,经无明文。要之今不的见陑是何地,何以辨其正道、奇道。汤 武之兴,决不为 后世之譎诈。若陑是取道近,亦何必迂路?大抵读书 须求其要处,如人食肉,毕竟肉中有滋味。有人却要於骨头上咀嚼,纵得些肉,亦能得多少?古人所谓『味道之腴』,最有理。」可学因问:「凡书 传 中如此者,皆可且置之?」曰:「固当然。」可学。
仲虺之誥
问:「仲虺之誥似未见其释汤 惭德处。」曰:「正是解他。云:『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他缘何道这几 句?盖谓汤 若不除桀,则桀必杀 汤 。如说『推亡固存处』,自是说伐桀。至『德日新』以下,乃是勉汤 。又如『天乃锡王勇智』,他特地说『勇智』两 字,便可见。尚书 多不可晓 ,固难理会 。然这般处,古人如何说得恁地好!如今人做时文相似。」夔孙。
问:「礼义本诸人心,惟中人以下为 气 稟物欲所拘蔽,所以反著求礼义自治。若成汤 ,尚何须『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曰:「『汤 武反之也』,便也是有些子不那底了。但他能恁地,所以为 汤 。若不恁地,便是『惟圣罔念作狂』。圣人虽则说是『生知安行』,便只是常常恁地不已,所以不可及。若有一息不恁地,便也是凡人了。」问:「舜『由仁义行』,便是不操而自存否?」曰:「这都难说。舜只是不得似眾人恁地著心,自是操。」贺孙。汤 誥
汤 武征伐,皆先自说一段义理。必大。蔡?问书 所谓「降衷」。曰:「古之圣贤,才说出便是这般话。成汤 当放桀之初,便说『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常性,克绥厥猷惟后。』武王伐紂时便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傅说告高宗便说:『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 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见古圣贤朝夕只见那天在眼前。」贺孙。
孔安国 以「衷」为 「善」,便无意思。「衷」只是「中」,便与「民受天地之中」一般。泳。
问:「『天道福善祸淫』,此理定否?」曰:「如何不定?自是道理当如此。赏善罚恶 ,亦是理当如此。不如此,便是失其常理。」又问:「或有不如此者,何也?」曰:「福善祸淫,其常理也。若不如此,便是天也把捉不定了。」又曰:「天莫之为 而为 ,它亦何尝有意?只是理自如此。且如冬寒夏热 ,此是常理当如此。若冬热 夏寒,便是失其常理。」又问:「失其常者,皆人事有以致之耶?抑偶然耶?」曰:「也是人事有以致之,也有是偶然如此时。」又曰:「大底物事也不会变,如日月之类。只是小小底物事会 变。」如冬寒夏热 之类。如冬间大热 ,六月降雪是也。近年径 山尝六七月大雪。僩。
总说伊训太甲说命
商书 几 篇最分晓 可玩。太甲伊训等篇又好看似说命。盖高宗资质高,傅说所说底细了,难看。若是伊尹与太甲说,虽是麤,却切於学者之身。太甲也不是箇昏愚底人,但「欲败 度,纵败 礼」尔。广。
伊尹书 及说命三篇,大抵分明易晓 。今人观书 ,且看他那分明底;其难晓 者,且置之。政使晓 得,亦不济 事。广。伊训
「伊尹祠于先生」,若有服,不可入庙。必有「外丙二年,仲壬四年」。节。
问:「伊训『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见厥祖』。是时汤 方在殯宫,太甲於朝夕奠常在,如何伊尹因祠而见之?」曰:「此与顾命康王之誥所载冕服事同。意者,古人自有一件人君居丧 之礼,但今不存,无以考据。 盖天子诸侯既有天下国 家事体,恐难与常人一般行丧礼。」广。
古书 错繆甚多,如史记载伊训有「方明」二字,诸家遂解如「反祀方明」之类。某考之,只是「方」字之误。「方」当作「乃」,即尚书 所谓「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也。雉。
「与人不求备 ,检身若不及」,大概是汤 急己缓人,所以引为「 日新」之实。泳。
「具训于蒙士」,吴 斗南谓古者墨刑人,以蒙蒙其首,恐不然。广。
太甲
近日蔡行之送得郑景望文集来 ,略看数 篇,见得学者读书 不去子细看正意,却便从 外面说是与非。如郑文亦平和纯正,气 象虽好,然所说文字处,却是先立箇己见,便都说从 那上去,所以昏了正意。如说伊尹放太甲,三五板只说箇「放」字。谓小序所谓「放」者,正伊尹之罪;「思庸」二字,所以雪伊尹之过,此皆是闲说。正是伊尹至诚\恳 惻 告戒太甲处,却都不说,此不可谓善读书 ,学者不可不知也。时举。伊尹之言极痛切,文字亦只有许多,只是重,遂感发得太甲如此。君陈后亦好,然皆宽了;多是代言,如今代王言者做耳。
「並其有邦,厥邻乃曰『徯 我后,后来 无罚!』」言汤 与彼皆有土诸侯,而邻国 之人乃以汤 为 我后,而徯 其来 。此可见汤 得民心处。閎祖。
视不为 恶 色所蔽为 明,听不为 奸 人所欺为 聪。节。
咸有一德
「『爰革夏正』,只是『正朔』之『正』。」贺孙因问:「伊尹说话自分明,间有数 语难晓 ,如『为 上为德 ,为 下为 民』之类。」曰:「伯恭四箇『为 』字都从去 声,觉得顺。」贺孙因说:「如『逢君之恶 』,也是为 上,而非是为 德;『为 宫室妻妾之奉』,也是为 下,而非是为 民。」曰:「然。伊尹告太甲,却是与寻 常人说话,便恁地分晓 、恁地切身。至今看时,通上下皆使得。至傅说告高宗,语意却深。缘高宗贤明,可以说这般话,故傅说辅之,说得较精微。伊尹告太甲,前一篇许多说话,都从 天理窟中抉出许多话,分明说与他,今看来 句句是天理。」又云:「非独此,看得道理透,见得圣贤许多说话,都是天理。」又云:「伊尹说得极恳切 ,许多说话重重叠叠,说了又说。」贺孙。问:「『左右惟其人』,何所指?」曰:「只是指亲近之臣。『任官』是指任事底人也。『任官惟贤材』,多是『为下 为 民』底意思。『左右惟其人』,多是『为 上为 德』底意思。『其难其慎』,言人君任官须是贤材,左右须是得人,当难之慎之也。『惟和惟一』,言人臣为 上为下 ,须是为 德为 民,必和必一,为 此事也。」銖。
至之问四「为 」字当作何音。曰:「四字皆作去声。言臣之所以为 上,盖为 君德也;臣之所以为 下者,盖为 民也。『为 上』,犹言为 君。」銖。
论「其难其慎」,曰:「君臣上下,相与其难。」节。
问:「『德无常师,主善为 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或言主善人而为 师,若仲尼无常师之意,如何?」曰:「非也。横渠说『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最好。此四句三段,一段紧似一段。德且是大体说,有吉德,有凶德,然必主於善始为 吉尔。善亦且是大体说,或在此为 善,在彼为 不善;或在彼为 善,在此为 不善;或在前日则为 善,而今日则为 不善;或在前日则不善,而今日则为 善。惟须『协于克一』,是乃为 善,谓以此心揆度彼善尔。故横渠言『原』,则若善定於一耳,盖善因一而后定也。德以事言,善以理言,一以心言。大抵此篇只是几 箇『一』字上有精神,须与细看。此心纔一,便终始不变而有常也。『协』字虽训『合』字,却是如『以此合彼』之『合』,非『已相合』之『合』,与礼记『协於分艺』,书 『协时月正日』之『协』同义,盖若揆度参 验之意耳。张敬夫谓虞书 『精一』四句与此为 尚书 语之最精密者,而虞书 为 尤精。」大雅。
「『德无常师,主善为 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上两 句是教人以其所从 师,下两 句是教人以其所择善 而为 之师。」道夫问:「『协于克一』,莫是能主一则自默契于善否?」曰:「『协』字难说,只是箇比对 裁断 之义。盖如何知得这善不善,须是自心主宰得定,始得。盖有主宰,则是是非非,善善恶 恶 ,瞭然於心目间,合乎此者便是,不合者便不是。横渠云:『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这见得它说得极好处。盖从 一中流出者,无有不善。所以他伊尹从 前面说来 ,便有此意,曰『常厥德』,曰『庸德』,曰『一德』,常、庸、一,只是一箇。」蜚卿谓:「一,恐只是专 一之『一』?」曰:「如此则绝说不来 。」道夫曰:「上文自谓『德惟一,动 罔不吉;德二三,动 罔不凶』。」曰:「纔尺度不定,今日长些子,明日短些子,便二三。」道夫曰:「到底说得来 ,只是箇定则明,明则事理见;不定则扰,扰则事理昏杂而不可识矣。」曰:「只是如此。」又曰:「看得道理多后,於这般所在,都宽平开出,都无碍塞。如蜚卿恁地理会 数 日,却只恁地,这便是看得不多,多少被他这箇十六字碍。」又曰:「今若理会 不得,且只看自家每日一与不一时,便见。要之,今却正要人恁地理会 ,不得,又思量。但只当如横渠所谓『濯去旧见,以来 新意』。且放下著许多说话,只將 这四句来 平看,便自见。」又曰:「这四句极好看。南轩云:『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数 语外,惟此四句好。但舜大圣人,言语浑沦;伊尹之言,较露锋鋩得些。』说得也好。」顷之,又曰:「舜之语如春生,伊尹之言如秋杀 。」道夫。问:「横渠言『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如何?」曰:「言一故善。一者,善之原也。『善无常主』,如言『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协于克一』,如言『皆是也』。盖均是善,但易地有不同者,故无常主。必是合于一,乃为 至善。一者,纯一於理,而无二三之谓。一,则无私欲,而纯乎义理矣。」銖。
「协于克一」,协,犹齐也。升卿。说命
高宗梦 傅说,据 此,则是真有箇天帝与高宗对 答,曰:「吾賚汝以良弼。」今人但以主宰说帝,谓无形象,恐也不得。若如世间所谓「玉皇大帝」,恐亦不可。毕竟此理如何?学者皆莫能答。僩。
梦 之事,只说到感应 处。高宗梦 帝賚良弼之事,必是梦 中有帝賚之说之类。只是梦 中事,说是帝真賚,不得;说无此事,只是天理,亦不得。扬。
问:「高宗梦 说,如伊川言,是有箇傅说便能感得高宗之梦 。琮谓高宗『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其在民间久矣。当时天下有箇傅说,岂不知名?当『恭默思道』之时,往往形于梦 寐,於是审象而求之。不然,贤否初不相闻,但据 一时梦 寐,便取来 做宰相,或者於理未安。」曰:「『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是说高宗,是说甘盘?」眾未应 。曰:「据 来 『暨厥终罔显』,只是寻 甘盘不见。然高宗『旧劳 于外,爰暨小人』,亦尝是在民间来 。」琮。「惟天聪明」至「惟干戈省厥躬」,八句各一义,不可牵 连。天自是聪明。君自是用时宪。臣自是用钦顺。民自是用从 乂。口则能起羞。甲冑 所以御戎也,然亦能兴戎;如秦筑长城以御胡,而致胜 、广之乱。衣裳者,赏也,在笥,犹云在箱篋中,甚言其取之易。如云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无穷;惟其予之之易,故必审其人果贤耶?果有功耶?则赏不妄矣。干戈,刑人之具,然须省察自家真箇是否,恐或因怒而妄刑人,或虑施之不审而无辜者被祸,则刑之施当矣。盖衣裳之予在我,而必审其人之贤否;干戈施之於人,而必审自己之是非也。僩。
「惟口起羞」以下四句,皆是审。节。
口非欲起羞,而出言不当,则反足以起羞。甲冑本 所以御戎,而出谋\不当,则反足以起戎。衣裳在笥,易以与人,不可不谨。干戈討有罪,则因以省身。「惟甲冑 起戎」,盖不可有关防他底意。节。
「惟甲冑 起戎」,如「归与石郎谋\反」是也。节。
「惟厥攸居」,所居,所在也。节。
南轩云:「『非知之艰,行之艰』,此特傅说告高宗尔。盖高宗旧学甘盘,於义理知之亦多,故使得这说。若常人,则须以致知为 先也。」此等议论尽好。道夫。
「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云云。东坡解作甘盘遯于荒野。据 某看,恐只是高宗自言。观上文曰「台小子」,可见。但不知当初高宗因甚遯于荒野?不知甘盘是甚样 人?是学箇甚么?今亦不敢断 。但据文 义,疑是如此。兼无逸云「高宗旧劳 于外」,亦与此相应 。想见高宗三年不言,「恭默思道」,未知所发;又见世间未有箇人强得甘盘,所以思得一大贤如傅说。高宗若非傅说,想不能致当日之治;傅说若非高宗,亦不能有所为 ,故曰「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言必相须也。僩。经籍古人言「学」字,方自说命始有。「『惟学逊志,务 时敏』至『厥德修罔觉』。逊志者,逊顺其志,捺下这志,入那事中,子细低心下意,与它理会 。若高气 不伏,以为 无紧要,不能入细理会得 ,则其修亦不来 矣。既逊其志,又须时敏,若似做不做,或作或輟,亦不济 事。须是『逊志务 时敏』,则『厥修乃来 』。为 学之道,只此二端而已。又戒以『允怀于 兹』二者,则道乃积于厥躬。积者,来 得件数 多也。『惟效学半』,盖已学既成,居于人上,则须教人。自学者,学也,而教人者亦学。盖初学得者是半,既学而推以教人,与之讲说,己亦因此温 得此段文义,是效之功亦半也。『念终始典于学』,始之所学者,学也;终之所以教人者,亦学也。自学,教人,无非是学。自始至终,日日如此,忽不自知其德之修矣。」或举葛氏解云:「傅说与王说『我教你者,只是一半事;那一半要你自去行取』,故谓之终始。」曰:「某旧为 同安簿时,学中一士子作书 义如此说。某见它说得新巧,大喜之。后见俞子才跋某人说命解后,亦引此说。」又曰:「傅说此段说为 学工夫极精密,伊尹告太甲者极痛切。」僩。
「逊志」,则无所坠落。志不低,则必有漏落在下面。节。问为 学「逊志」、「以意逆志」之分。曰:「『逊志』是小著这心,去顺那事理,自然见得出。『逆志』是將 自家底意去推迎等候他志,不似今人硬將 此意去捉那志。」僩。因说「效学半」,曰:「近见俞子才跋说命云:『教只效得一半,学只学得一半,那一半教人自理会 。』伯恭亦如此说。某旧在同安时,见士人作书 义如此说,夔孙录云:「某看见古人说话,不如此险。」先说『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此是人君且学且效,一面理会 教人,一面穷义理。后面说『监于成宪,其永无愆』数 语,是平正实语;不应 中间翻空一句,如此深险。夔孙录云:「言语皆平正,皆是实语,不应 得中间翻一箇筋斗去。」如说效只得一半,不成那一半掉放冷处,教他自得。此语全似禪语,只当依古注。」夔孙录云:「此却似禪语。五通仙人问佛六通,『如何是那一通』?那一通便是妙处。且如学记引此,亦只是依古注说。」赐。
西伯戡黎
「西伯戡黎」,便是这箇事难判断 。观戡黎,大故逼近紂都,岂有诸侯而敢称兵於天子之都乎?看来 文王只是不伐紂耳,其他事亦都做了,如伐崇、戡黎之类。韩退之拘幽操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伊川以为 此说出文王意中事。尝疑这箇说得来 太过。据 当日事势 观之,恐不如此。若文王终守臣节,何故伐崇?只是后人因孔子「以服事殷」一句,遂委曲回护箇文王,说教好看,殊不知孔子只是说文王不伐紂耳。尝见杂说云:「紂杀 九侯,鄂侯爭之强,辩之疾,併 醢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譖之曰:『西伯欲叛。』紂怒,囚之羑里。西伯叹曰:『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岂有君而可叛者乎?』於是诸侯闻之,以西伯能敬上而恤下也,遂相率而归之。」看来 只这段说得平。僩。泰誓
柯国 材言:「序称『十有一年』,史辞称十有三年。书 序不足凭。至洪范谓『十有三祀』,则是十三年明矣。使武王十一年伐殷,到十三年方访箕子,不应 如是之缓。」此说有理。伯羽。高录云:「见得释箕子囚了,问他。若十一年释了,十三年方问他,恐不应 如此迟。」同安士人杜君言:「泰誓十一年,只是误了。经十三年为 正,洪范亦是十三祀访箕子。」先生云:「恐无观兵之事。然文王为 之,恐不似武王,只待天下自归了。紂无人与他,只自休了。东坡武王论亦有此意。武王则待不得也。」扬。
石洪庆问:「尚父年八十方遇西伯,及武王伐商,乃即位之十三年,又其后就国 ,高年如此!」曰:「此不可考。」因云,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经云「十有三年春,大会 于孟津」,序必差误。说者乃以十一年为 观兵,尤无义理。旧有人引洪范「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则十一年之误可知矣。人杰 。
「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须是刚健中正出人意表之君,方能立天下之事。如创业之君能定祸乱者,皆是智勇过人。人杰 。
或问:「『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便是理否?」曰:「若全做理,又如何说自我民视听?这裏有些主宰底意思。」
庄仲问:「『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谓天即理也。」曰:「天固是理,然苍苍者亦是天,在上而有主宰者亦是天,各隨他所说。今既曰视听,理又如何会 视听?虽说不同,又却只是一箇。知其同,不妨其为 异;知其异,不害其为 同。尝有一人题分水岭,谓水不曾分。某和其诗曰:『水流无彼此,地势 有西东。若识分时异,方知合处同。』」文蔚。疑与上条同闻。
武成
问:「武成一篇,编简错乱。」曰:「新有定本,以程先生王介甫刘 贡父李叔易诸本,推究甚详。」僩。
显道问:「紂若改过迁善,则武王当何以处之?」曰:「他別自从 那一边去做。他既称王,无倒杀 ,只著自去做。」义刚。
洪范江彝叟畴问:「洪范载武王胜 殷杀 紂,不知有这事否?」曰:「据 史记所载,虽不是武王自杀 ,然说斩 其头悬 之,亦是有这事。」又问「血流漂杵」。曰:「孟子所引虽如此,然以书 考之,『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是殷人自相攻,以致血流如此之盛。观武王兴兵,初无意於杀人 ,所谓『今日之事,不愆於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是也。武王之言,非好杀 也。」卓。
问:「『胜 殷杀 受』之文是如何?」曰:「看史记载紂赴火死,武王斩 其首以悬 于旌,恐未必如此。书序 ,某看来 煞有疑。相传 都说道夫子作,未知如何。」贺孙。问:「『鯀则殛死,禹乃嗣兴。』禹为 鯀之子,当舜用禹时,何不逃走以全父子之义?」曰:「伊川说,殛死只是贬死之类。」德明。
问:「鯀既被诛,禹又出而委质,不知如何?」曰:「盖前人之愆。」又问:「禹以鯀为 有罪,而欲盖其愆,非显父之恶 否?」曰:「且如而今人,其父打碎了箇人一件家事,其子买来 填还,此岂是显父之过!」自修。说洪范:「看来 古人文字,也不被人牵 强说得出。只自恁地熟读,少间字字都自会 著实。」又云:「今人只管要说治道,这是治道最紧切处。这箇若理会 不通,又去理会 甚么零零碎碎!」道夫。
问洪范诸事。曰:「此是箇大纲目,天下之事,其大者大概备 於此矣。」问「皇极」。曰:「此是人君为 治之心法。如周公一书 ,只是箇八政而已。」僩。
凡数 自一至五,五在中;自九至五,五亦在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五亦在中。又曰:「若有前四者,则方可以建极: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是也。后四者却自皇极中出。三德是皇极之权 ,人君所向用 五福,所威用六极,此曾南丰所说。诸儒所说,惟此说好。」又曰:「皇,君也;极,標 准 也。皇极之君,常滴水滴冻 ,无一些不善。人却不齐,故曰『不协于极,不罹于咎』。『天子作民父母,以为 天下王』,此便是『皇建其有极』。」又曰:「尚书 前五篇大概易晓 。后如甘誓胤征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此皆易晓 ,亦好。此是孔氏壁中所藏之书 。」又曰:「看尚书 ,渐渐觉晓 不得,便是有长进。若从 头至尾解得,便是乱道。高宗肜日是最不可晓 者,西伯戡黎是稍稍不可晓 者。太甲大故乱道,故伊尹之言紧切;高宗稍稍聪明,故说命之言细腻。」又曰:「读尚书 有一箇法,半截晓 得,半截晓 不得。晓 得底看;晓 不得底且闕之,不可强通,强通则穿凿。」又曰:「『敬敷五教在宽』,只是不急迫,慢慢地养他。」节。
洛书 本文只有四十五点。班固云六十五字,皆洛书 本文。古字画少,恐或有模样 ,但今无所考。汉儒说此未是,恐只是以义起之,不是数 如此。盖皆以天道人事参 互言之。五行最急,故第一;五事又参 之於身,故第二;身既修,可推之於政,故八政次之;政既成,又验之於天道,故五纪次之;又继之皇极居五,盖能推五行,正五事,用八政,修五纪,乃可以建极也;六三德,乃是权 衡此皇极者也;德既修矣,稽疑庶征继之者,著其验也;又继之以福极,则善恶 之效,至是不可加矣。皇极非大中,皇乃天子,极乃极至,言皇建此极也。东西南北,到此恰好,乃中之极,非中也。但汉儒虽说作「中」字,亦与今不同,如云「五事之中」,是也。今人说「中」,只是含胡依违,善不必尽赏,恶 不必尽罚。如此,岂得谓之中!可学。
天下道理,只是一箇包两 箇。易便只说到八箇处住。洪范说得十数 住。五行五箇,便有十箇:甲乙便是两 箇木,丙丁便是两 箇火,戊己便是两 箇土,金、水亦然。所谓「兼三才而两 之」,便都是如此。大学中「明明德」,便包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箇;「新民」,便包得「齐家、治国 、平天下」三箇。自暗室屋漏处做去,到得无所不周,无所不遍,都是这道理。自一心之微,以至於四方之远,天下之大,也都只是这箇。义刚。
箕子为 武王陈洪范,首言五行,次便及五事。盖在天则是五行,在人则是五事。儒用。
自「水曰润下」,至「稼穡作甘」,皆是二意:水能润,能下;火能炎,能上;金曰「从 」,曰「革」,从 而又能革也。德明。
忽问:「如何是『金曰从 革』?」对 曰:「是从己 之革。」曰:「不然,是或从 ,或革耳。从 者,从 所锻制;革者,又可革而之他,而其坚 刚之质,依旧自存,故与『曲直』、『稼穡』皆成双字。『炎上』者,上字当作上声;『润下』者,下字当作去声,亦此意。」大雅。
「金曰从 革」,一从 一革,互相变而体不变。且如银,打一只盏,便是从 ;更要別打作一件家事,便是革。依旧只是这物事,所以云体不变。僩。「从 革作辛」,是其气 割辣。「曲直作酸」,今以两 片木相擦则齿酸,是其验也。夔孙。
问:「视听言动 ,比之洪范五事,动 是『貌』字否?如『动 容貌』之谓。」曰:「思也在这裏了。『动容 貌』是外面底,心之动 便是思。」又问五行比五事。曰:「曾见吴 仁杰 说得也顺。它云,貌是水,言是火,视是木,听是金,思是土。將 庶征来 说,便都顺。」问:「貌如何是水?」曰:「它云,貌是湿 润底,便是水,故其征便是『肃,时雨若』。洪范乃是五行之书 ,看得它都是以类配得。到五福、六极,也是配得,但是略有不齐。」问:「皇极五福,即是此五福否?」曰:「便只是这五福。如『敛 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敛 底,即是尽得这五事。以此锡庶民,便是使民也尽得此五事。尽得五事,便有五福。」夔孙。
问五行所属 。曰:僩录云:「问:『形质属 土?』曰:『从 前如此说。』」「旧本谓雨属 木,暘 属 金,及与五事相配,皆错乱了。吴 斗南说雨属 水,暘 属 火,燠属 木,寒属 金,风属 土。看来 雨只得属 水自分晓 ,如何属 木?」问:「寒如何属 金?」曰:「他討得证据 甚好。左传 云:『金寒玦离。』又,貌言视听思,皆是以次相属 。」问:「貌如何属 水?」曰:「容貌须光泽 ,故属 水;言发於气 ,故属 火;眼主肝,故属 木;金声清亮,故听属 金。」问:「凡上四事,皆原於思,亦犹水火木金皆出於土也。」曰:「然。」又问:「礼如何属 火?」曰:「以其光明。」问:「义之属 金,以其严 否?」曰:「然。」胡泳。
「视曰明」,是视而便见之谓明;「听曰聪」,是听而便闻之谓聪;「思曰睿」,是思而便通之谓睿。道夫。
伯模云:「老苏著洪范论,不取五行传 ;而东坡以为 汉儒五行传 不可废。此亦自是。既废,则后世有忽天之心。」先生曰:「汉儒也穿凿。如五事,一事错,则皆错,如何却云听之不聪,则某事应 ?貌之不恭,则某事应 。」道夫。
「五皇极」,只是说人君之身,端本示仪於上,使天下之人则而效之。圣人固不可及,然约天下而使之归于正者,如「皇则受之」,「则锡之福」也。所谓「遵王之义」,「遵王之道」者,天下之所取法也。人君端本,岂有他哉?修於己而已。一五行,是发原处;二五事,是总持处;八政,则治民事;五纪,则协天运\也;六三德,则施为 之撙节处;七稽疑,则人事已至,而神明其德处;庶征,则天时之征验也;五福、六极,则人事之征验也。其本皆在人君之心,其责亦甚重矣。「皇极」,非说大中之道。若说大中,则皇极都了,五行、五事等皆无归著处。又云:「便是『篤恭而天下平』之道。天下只是一理;圣贤语言虽多,皆是此理。如尚书 中洛誥之类,有不可晓 处多。然间有说道理分晓 处,不须训释,自然分明。如云『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肆惟王其疾敬德』,『不敢替厥义德』等语是也。」人杰 。录详见下。「皇极」二字,皇是指人君,极便是指其身为 天下做箇样 子,使天下视之以为 標 准 。「无偏无党」以下数 语,皆是皇之所建,皆无偏党好恶 之私。天下之人亦当无作好作恶 ,便是「遵王之道」,「遵王之路」,皆会 归于其极,皆是视人君以为 归。下文「是彝是训,于帝其训」,「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说得自分晓。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 天下王」,则许多道理尽在此矣。但缘圣人做得样 子高大,人所难及,而不可以此尽律天下之人,虽「不协于极」,但「不罹于咎」者,皇亦受之。至於「而康而色」,自言「好德」者,亦锡之福。极,不可以「大中」训之,只是前面五行、五事、八政、五纪是已,却都载在人君之身,包括尽了。五行是发源处;五事是操持处;八政是修人事;五纪是顺天道;就中以五事为 主。视明听聪,便是建极,如明如聪,只是合恁地。三德,亦只是就此道理上为 之权 衡,或放高,或捺低,是人事尽了。稽疑,又以卜筮参 之。若能建极,则推之於人,使天下皆享五福;验之於天,则为 休征。若是不能建极,则其在人事便为 六极,在天亦为 咎征。其实都在人君身上,又不过「敬用五事」而已,此即「篤恭而天下平」之意。以是观之,人君之所任者,岂不重哉!如此,则九畴方贯通为 一。若以「大中」言之,则九畴散而无统。大抵诸书 初看其言,若不胜其 异,无理会 处;究其指归,皆只是此理。如召誥中,其初说许多言语艰深难晓 ,却紧要处,只是「惟王不可不敬德」而已。。
问:「先生言『皇极』之『极』不训中,只是標准 之义。然『无偏无党』,『无反无侧 』,亦有中意。」曰:「只是箇无私意。」问:「『准 標 之义』如何?」曰:「此是圣人正身以作民之准 则。」问:「何以能敛 五福?」曰:「当就五行、五事上推究。人君修身,使貌恭,言从 ,视明,听聪,思睿,则身自正。五者得其正,则五行得其序;以之稽疑,则『龟从 ,筮从 ,卿士从 ,庶民从 』;在庶征,则有休征,无咎征。和气 致祥,有仁寿 而无鄙夭,便是五福;反是则福转为 极。陆子静荆门军晓 諭乃是敛 六极也!」德明。
先生问曹:「寻 常说『皇极』如何?」曹云:「只说作『大中』。」曰:「某谓不是『大中』。皇者,王也;极,如屋之极;言王者之身可以为 下民之標 准 也。貌之恭,言之从 ,视明听聪,则民观而化之,故能使天下之民『无有作好,而遵王之道;无有作恶 ,而遵王之路』;王者又从 而敛 五者之福,而锡之於庶民。敛 者,非取之於外,亦自吾身先得其正,然后可以率天下之民以归于正,此锡福之道也。」卓。
中,不可解做极。极无中意,只是在中,乃至极之所,为 四向所標 准 ,故因以为 中。如屋极,亦只是在中,为 四向所准 。如建邦设都以为 民极,亦只是中天下而立,为 四方所標 准 。如「粒我蒸民,莫匪尔极」,来牟 岂有中意!亦只是使人皆以此为 准 。如北极,如宸极,皆然。若只说中,则殊不见极之义矣。淳。
「皇极」,如「以为 民极」。標 准 立於此,四方皆面內 而取法。皇,谓君也;极,如屋极,阴阳造化之总会 枢 纽。极之为 义,穷极极至,以上更无去处。閎祖。
「极,尽也。」先生指前面香桌:「四边尽处是极,所以谓之四极。四边视中央,中央即是极也。尧 都平阳,舜都蒲阪,四边望之,一齐看著平阳蒲阪。如屋之极,极高之处,四边到此尽了,去不得,故谓之『极』。宸极亦然。至善亦如此。应 于事到至善,是极尽了,更无去处。『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书 之『皇极』,亦是四方所瞻仰者。皇,有训大处,惟『皇极』之『皇』不可训大。皇,只当作君,所以说『遵王之义,遵王之路』,直说到后面『以为 天下王』,其意可见。盖『皇』字下从 『王』。」泳。
今人將 「皇极」字作「大中」解了,都不是。「皇建其有极」不成是大建其有中;「时人斯其惟皇之极」,不成是时人斯其惟大之中!皇,须是君;极,须是人君建一箇表仪於上。且如北极是在天中,唤 作北中不可;屋极是在屋中,唤 作屋中不可。人君建一箇表仪於上,便有肃、乂、哲、谋\、圣之应 。五福备 具,推以与民;民皆从 其表仪,又相与保其表仪。下文「凡厥庶民」以下,言人君建此表仪,又须知天下有许多名色人,须逐一做道理处著始得。於是有「念之」,「受之」,「锡之福」之类,隨其人而区处之。大抵「皇极」是建立一箇表仪后,又有广大含容,区处周备 底意思。尝疑「正人」「正」字,只是中常之人,此等人须是富,方可与为 善,与「无常产有常心」者有异。「有能、有为」 ,是有才之人;「有猷、有为 、有守」,是有德之人。「无偏无陂」以下,只是反復 歌咏。若细碎解,都不成道理。璘。
东坡书 传 中说得「极」字亦好。。
「无有作好」,「无有作恶 」,谓好所当好,恶所 当恶 ,不可作为 耳。必大。
问:「箕子陈洪范,言『彝伦攸敘 』。见事事物物中,得其伦理,则无非此道。非道便无伦理。」曰:「固是。曰『王道荡荡』,又曰『王道平平』;曰『无党无偏』,又曰『无偏无党』,只是一箇道,如何如此反復 说?只是要得人反覆思量入心来 ,则自有所见矣。」大雅。
「会 其有极,归其有极」,「会 」、「归」字无异义,只是重叠言之。与既言「无偏无党」又言「无党无偏」,无別说也。
符敘 舜功云:「象山在荆门,上元须作醮,象山罢之。劝 諭邦人以福不在外,但当求之內 心。於是日入道观,设讲座,说『皇极』,令邦人聚听之。次日,又画为 一图以示之。」先生曰:「人君建极,如箇標 准 。如东方望也如此,西方望也如此,南方望也如此,北方望也如此。莫不取则於此,如周礼『以为 民极』,诗『维民之极』,『四方之极』,都是此意。中固在其间,而极不可以训中。汉儒注说『中』字,只说『五事之中』,犹未为 害,最是近世说『中』字不是。近日之说,只要含胡苟且,不分是非,不辨黑白,遇当做底事,只略略做些,不要做尽。此岂圣人之意!」又云:「洪范一篇,首尾都是归从 『皇极』上去。盖人君以一身为 至极之標 准 ,最是不易。又须『敛 是五福』,所以敛 聚五福,以为 建极之本。又须是敬五事,顺五行,厚八政,协五纪,以结裹箇『皇极』。又须乂三德,使事物之接,刚柔之辨,须区处教合宜。稽疑便是考之於神,庶征是验之於天,五福是体之於人。这下许多,是维持这『皇极』。『正人』,犹言中人,是平平底人,是有常产方有常心底人。」又云:「今人读书 麤心大胆,如何看得古人意思。如说『八庶征』,这若不细心体识,如何会 见得。『肃,时雨若。』肃是恭肃,便自有滋润底意思,所以便说时雨顺应 之。『乂,时暘 若。』乂是整治,便自有开明底意思,所以便说时暘 顺应 之。『哲,时燠若。』哲是普照,便自有和暖底意思。『谋\,时寒若。』谋\是藏密,便自有寒结底意思。『圣,时风若。』圣则通明,便自有爽快底意思。」符云:「谋\自有显然著见之谋\,圣是不可知之妙,不知於寒於风,果相关否?」曰:「凡看文字,且就地头看,不可將 大底便来 压 了。箕子所指『谋\』字,只是且说密谋\意思;『圣』,只是说通明意思;如何將 大底来 压 了便休!如说喫 枣,固是有大如瓜者;且就眼下说,只是常常底枣。如煎药合用枣子几 箇,自家须要说枣如瓜大,如何用得许多!人若心下不细,如何读古人书 。洪范庶征固不是定如汉儒之说,必以为 有是应 必有是事。多雨之征,必推说道是某时做某事不肃,所以致此。为 此必然之说,所以教人难尽信。但古人意精密,只於五事上体察是有此理。如荆公,又却要一齐都不消说感应 ,但把『若』字做『如似』字义说,做譬喻说了,也不得。荆公固是也说道此事不足验,然而人主自当谨戒。如汉儒必然之说固不可,如荆公全不相关之说,亦不可。古人意思精密,恐后世见未到耳。」因云:「古人意思精密,如易中八字『刚柔、终始、动 静、往来 』,只这七八字,移换上下添助语,此多少精微有意味!见得彖、象极分明。」贺孙。
三衢夏唐老作九畴图,因执 以问。读未竟,至所谓「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 也」,遂指前图子云:「此乃人为 ,安得而皆天也!洪范文字最难作,向来 亦將 天道人事分配为 之,后来 觉未尽,遂已之。直是难以私意安排。若只管外边出意推將 去,何所不可,只是理不如此。苏氏以皇极之建,为 雨、暘 、寒、燠、风之时,皇极不建则反此。汉儒之说尤疏,如以五般皇极配庶征,却外边添出一箇皇极,或此边减却一箇庶征。自增自损,皆出己意。然此一篇文字极是不齐整,不可晓 解。如『五福』对 『六极』:『一曰寿 』,正对 『凶短折』;『二曰富』,正对 『贫』,『三曰康寧』对 『疾与弱』,皆其类也。『攸好德』却对 『恶 』,参 差不齐,不容布置。如曰『敛 时五福,锡厥庶民』,不知如何敛 ?又復 如何锡?此只是顺五行,不违五事,自己立標 准 以示天下,使天下之人得以观感而復 其善尔。今人皆以『皇极』为 『大中』,最无义理。如汉儒说『五事之中』,固未是,犹似胜 此。盖皇者,君之称也。如『皇则受之』,『皇建其极』之类,皆不可以『大』字训『皇』字。『中』亦不可以训『极』。『极』虽有『中』底意思,但不可便以为 『中』,只训得『至』字。如『北极』之『极』,『以为 民极』之『极』,正是『中天下而立』之意。谓四面凑合,至此更无去处。今即以『皇极』为 『大中』者,更不赏善,亦不罚恶 ,好善恶 恶 之理,都无分別,岂理也哉!」謨。「彊弗友」,以刚克之;「燮友」,柔克之,此治人也。资质沈潜,以刚克之;资质高明,以柔克之,此治己也。燾。
「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克,治也。言人资质沈潜者,当以刚克之;资质高明者,当以柔治之。此说为 胜 。僩。
「衍忒。」衍,疑是过多剩底意思;忒,是差错了。僩。
洪范却可理会 天人相感。庶征可验,以类而应 也。秦时六月皆冻 死人。
「一极备 凶,一极无凶。」多些子不得,无些子不得。泳。「王省惟岁」,言王之所当省者,一岁之事,卿士所省者,一月之事。以下皆然。僩。
问「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曰:「此但言职任之大小如此。」又问:「『庶民惟星』一句解不通,并下文『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意亦不贯。」曰:「『家用不寧』以上,自结上文了,下文却又说起星,文意似是两 段云云。」又问「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曰:「箕,只是簸箕。以其簸扬而鼓风,故月宿之则风。古语云:『月宿箕,风扬沙。』毕是叉网,漉鱼底叉子;又,鼎中漉肉叉子,亦谓之毕。凡以毕漉鱼肉,其汁水淋漓而下若雨然,毕星名义盖取此。今毕星上有一柄,下开两 叉,形状 亦类毕,故月宿之则雨。汉书 谓月行东北入軫,若东南入箕则风。所以风者,盖箕是南方,属 巽,巽为 风,所以好风。恐未必然。」僩。
「庶民惟星」,庶民犹星也。燾。
问「五福、六极」。曰:「民之五福,人君当向之 ;民之六极,人君当畏之。」燾。
「五福六极」,曾子固说得极好。洪范,大概曾子固说得胜 如诸人。僩。
凶:短,折。两 事。恶 、弱。恶 是自暴,弱是自弃。燾。
旅獒「近诸孙將 旅獒来 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 谆谆如教小儿 相似。若自后世言之,则为 非所宣言,不尊君矣。」銖问:「『人不易物』之『易』,合如字,合作去声?」曰:「看上文意,则当作如字读。但『德盛不狎侮』又难说。」又问:「『志以道寧,言以道接』,『接』字如何?」曰:「接者,酬应 之谓,言当以道酬应 也。」志,我之志;言,人之言。銖。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易,改易也。言人不足以易物,惟德足以易物,德重而人轻也。人,犹言位也,谓居其位者。如宝玉虽贵,若有人君之德,则所锡賚之物斯足贵;若无其德,则虽有至宝以锡诸侯,亦不足贵也。僩。
金縢
林闻一问:「周公代武王之死,不知亦有此理否?」曰:「圣人为 之,亦须有此理。」木之。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责,如「责侍子」之「责」。周公之意云,设若三王欲得其子服事於彼,则我多才多艺,可以备 使令,且留武王以镇天下也。人杰 。
成王方疑周公,二年之间,二公何不为 周公辨明?若天不雷电以风,二公终不进说矣。当是时,成王欲誚周公而未敢。盖周公东征,其势 亦难誚他。此成王虽深疑之,而未敢誚之也。若成王终不悟,周公须有所处矣。人杰 。
问:「周公作鴟鴞之诗以遗成王,其辞艰苦深奥,不知成王当时如何理会 得?」曰:「当时事变在眼前,故读其诗者便知其用意所在。自今读之,既不及见当时事,所以谓其诗难晓 。然成王虽得此诗,亦只是未敢誚公,其心未必能遂无疑。及至雷风之变,启 金縢之书后 ,方始释然开悟。」先生却问必大曰:「成王因何知有金縢后去启 之?」必大曰:「此二公赞之也。」又问:「二公何故许时不说?若雷不响,风不起时,又如何?」必大曰:「闻之吕 大著云:『此见二公功夫处。二公在裏面调护,非一日矣,但他人不得而知耳。』」曰:「伯恭爱 说一般如此道理。」必大问:「其说毕竟如何?」曰:「是时周公握了大权 ,成王自是转动 周公未得。便假无风雷之变,周公亦须別有道理。」李怀 光反,其子璀告德宗曰:「臣父能危陛下,陛下不能制臣父。」借此可见当时事势 。然在周公之事,则不过使成王终於省悟耳。必大。
书 中可疑诸篇,若一齐不信,恐倒了六经。如金縢亦有非人情者,「雨,反风,禾尽起」,也是差异。成王如何又恰限去启 金縢之书 ?然当周公纳策於匱中,岂但二公知之?盘庚更没道理。从 古相传 来 ,如经传 所引用,皆此书 之文,但不知是何故说得都无头。且如今告諭民间一二事,做得几 句如此,他晓 得晓 不得?只说道要迁,更不说道自家如何要迁,如何不可以不迁。万民因甚不要迁?要得人迁,也须说出利害,今更不说。吕 刑一篇,如何穆王说得散漫,直从 苗民蚩尤为 始作乱说起?若说道都是古人元文,如何出於孔氏者多分明易晓 ,出於伏生者都难理会 ?贺孙。
大誥
大誥一篇不可晓 。据 周公在当时,外则有武庚管蔡之叛,內 则有成王之疑,周室方且岌岌然。他作此书 ,决不是备 礼苟且为 之,必欲以此耸动 天下也。而今大誥大意,不过说周家辛苦做得这基业在此,我后人不可不有以成就之而已。其后又却专 归在卜上,其意思缓而不切,殊不可晓 。广。
因言武王既克紂,武庚、三监及商民畔,曰:「当初紂之暴虐,天下之人胥怨,无不欲诛之。及武王既顺天下之心以诛紂,於是天下之怨皆解,而归周矣。然商之遗民及与紂同事之臣,一旦见故主遭人杀 戮,宗社为 墟,寧不动 心!兹固畔心之所由生也。盖始苦於紂之暴而欲其亡,固人之心。及紂既死,则怨已解,而人心復 有所不忍,亦事势 人情之必然者。又况商之流风善政,毕竟尚有在人心者。及其顽民感紂恩意之深,此其所以畔也。云云。后来 乐 毅伐齐,亦是如此。」僩。「王若曰」,「周公若曰」,「若」字只是一似如此说底意思,如汉书 中「帝意若曰」之类。盖或宣道德意者敷演其语,或纪录者失其语而追记其意如此也。僩。书 中「弗弔」字,只如字读。解者欲训为 至,故音的,非也。其义正如诗中所谓「不弔昊天」耳,言不见悯弔於上帝也。僩。
「棐」字与「匪」字同。据 汉书。 敬仲。
「忱」,「諶」字,只训「信」。「天棐忱」,如云天不可信。僩。总论康誥梓材
康誥梓材洛誥诸篇,煞有不可晓 处,今人都自强解说去。伯恭亦自如此看。伯恭说,书 自首至尾,皆无一字理会 不得。且如书 中注家所说,错处极多。如「棐」字,並作「辅」字训,更晓 不得。后读汉书 ,顏师古注云:「匪」、「棐」通用。如书 中有「棐」字,止合作「匪」字义。如「率乂于民棐彝」,乃是率治于民非常之事。贺孙。
「康誥三篇,此是武王书 无疑。其中分明说:『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岂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己意而告之乎?决不解如此!五峰吴 才老皆说是武王书 。只缘误以洛誥书 首一段置在康誥之前,故敘 其书 於大誥微子之命之后。」问:「如此,则封康叔在武庚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时。商畿千里,紂之地亦甚大,所封必不止三两 国 。周公使三叔监殷,他却与武庚叛,此是一件大疏脱事。若当时不便平息,模样 做出西晋初年时事。想见武庚日夜去说诱三叔,以为 周公,弟也,却在周作宰相;管叔,兄也,却出监商,故管叔生起不肖之心如此。」广。
唐誥酒誥是武王命康叔之词,非成王也。如「朕其弟,小子封」。又曰:「乃寡兄勗 。」犹今人言「劣兄」也。故五峰编此书 於皇王大纪,不属 成王而载於武王纪也。至若所谓「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 洛」,至「乃洪大誥治」,自东坡看出,以为 非康誥之词。而梓材一篇则又有可疑者。如「稽田垣墉」之喻,却与「无相戕,无胥虐」之类不相似。以至於「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却又似洛誥之文,乃臣戒君之词,非酒誥语也。道夫。康誥
「惟三月哉生魄」一段,自是脱落分晓 。且如「朕弟」、「寡兄」,是武王自告康叔之辞无疑。盖武王,周公康叔同叫作兄。岂应 周公对 康叔一家人说话,安得叫武王作「寡兄」,以告其弟乎!盖「寡」者,是向人称我家、我国 长上之辞也。只被其中有「作新大邑于周」数 句,遂牵 引得序来 作成王时书 。不知此是脱简。且如梓材是君戒臣之辞,而后截又皆是臣戒君之辞。要之,此三篇断 然是武王时书 。若是成王,不应 所引多文王而不及武王。且如今人才说太祖,便须及太宗也。又曰:「某尝疑书 注非孔安国 作。盖此传 不应 是东晋方出,其文又皆不甚好,不似西汉时文。」义刚。
问:「『生明』『生魄』如何?」曰:「日为 魂,月为 魄。魄是黯处。魄死则明生,书 所谓『哉生明』是也。老子所谓『载营魄』,载,如车载人之载。月受日之光,魂加於魄,魄载魂也。明之生时,大尽则初二,小尽则初三。月受日之光常全,人在下望之,却见侧边了,故见其盈亏不同。或云月形如饼,非也。笔谈云,月形如弹圆,其受光如粉涂一半;月去日近则光露一眉,渐远则光渐大。且如日在午,月在酉,则是近一远三,谓之弦。至日月相望,则去日十矣。既谓之『既望』,日在西而月在东,人在下面,得以望见其光之全。月之中有影者,盖天包地外,地形小,日在地下,则月在天中;日甚大,从 地四面光起,他本作「冲上」。其影则地影也。地碍日之光,世所谓『山河大地影』是也。如星亦受日光。凡天地之光,皆日光也。自十六日生魄之后,其光之远近如前之弦,谓之下弦。至晦,则月与日相沓,月在日后,光尽体伏矣。魄加日之上,则日食;在日之后,则无食,谓之晦。朔则日月相並。」又问:「步里客谈所载如何?」曰:「非。」又问:「月蚀如何?」曰:「至明中有暗处,他本作「暗虚」,下同。其暗至微。望之时,月与之正对 ,无分毫相差。月为 暗处所射,故蚀。虽是阳胜 阴,毕竟不好。若阴有退避之意,则不至相敌 而成蚀也。」义刚。
「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此等语既不可晓 ,只得且用古注。古注既是杜撰,如今便別求说,又杜撰不如他矣。。
「非汝封刑人杀 人,无或刑人杀 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康叔为 周司寇,故一篇多说用刑。此但言「非汝封刑人杀 人」,则无或敢有刑人杀 人者。盖言用刑之权 止在康叔,不可不谨之意耳。广。
酒誥
徐孟宝问:「扬子云言:『酒誥之篇俄空焉。』」曰:「孔书 以巫蛊事不曾传 ,汉儒不曾见者多,如郑康成、晋杜预皆然。想扬子云亦不曾见。」大雅。
因论点书 ,曰:「人说荆公穿凿,只是好处亦用还他。且如『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古注从 『父』字绝句;荆公则就『违』『保』『辟』绝句,敻 出诸儒之表。」道夫曰:「更如先儒点『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皆非注家所及。」曰:「然。」道夫。
梓材
吴 才老说,梓材是洛誥中书 ,甚好。其他文字亦有错乱而移易得出人意表者,然无如才老此样 处,恰恰好好。
尚书 句读有长者,如「皇天既付中国 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是一句。。
召誥洛誥
问:「周誥辞语艰涩 ,如何看?」曰:「此等是不可晓 。」「林丈说,艾轩以为 方言。」曰:「只是古语如此。窃意当时风俗恁地说话,人便都晓 得。如这物事唤 做这物事,今风俗不唤 做这物事,便晓 他不得。如蔡仲之命君牙等篇,乃当时与士大夫语,似今翰林所作制誥之文,故甚易晓 。如誥,是与民语,乃今官司行移晓諭文字,有带 时语在其中。今但晓 其可晓 者,不可晓 处则闕之可也。如诗『景员维河』,上下文皆易晓 ,却此一句不可晓 。又如『三寿 作朋』,三寿 是何物?欧阳公记古语亦有『三寿 』之说,想当时自有此般说话,人都晓 得,只是今不可晓 。」问:「东莱书 说如何?」曰:「说得巧了。向尝问他有疑处否?曰:『都解得通。』到两 三年后再相见,曰:『尽有可疑者。』」淳。义刚录云:「问:『五誥辞语恁地短促,如何?』曰:『这般底不可晓 。』林择 之云:『艾轩以为 方言。』曰:『亦不是方言,只是古语如此』云云。」「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只是一句。道夫。
因读尚书 ,曰:「其间错误解不得处煞多。昔伯恭解书 ,因问之云:『尚书 还有解不通处否?』曰:『无有。』因举洛誥问之云:『据 成王只使周公往营洛,故伻 来 献图及卜。成王未尝一日居洛,后面如何却与周公有许多答对 ?又云「王在新邑」,此如何解?』伯恭遂无以答。后得书 云:『诚\有解不得处。』」雉问先生近定武成新本。曰:「前辈定本更差一节。『王若曰』一段,或接於『征伐商』之下,以为 誓师之辞;或连『受命于周』之下,以为 命诸侯之辞。以为 誓师之辞者,固是错连下文说了;以为 命诸侯之辞者,此去祭日只爭一两 日,无缘有先誥命诸侯之理。某看,却是诸侯来 ,便教他助祭,此是祭毕临遣之辞,当在『大告武成』之下,比前辈只差此一节。」雉。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以后,皆是论祭祀,然其中又杂得別说在。振。
无逸
柳兄言:「东莱解无逸一篇极好。」曰:「伯恭如何解『君子所其无逸』?」柳曰:「东莱解『所』字为『 居』字。」曰:「若某则不敢如此说。」诸友问:「先生如何说?」曰:「恐有脱字,则不可知。若说不行而必强立一说,虽若可观,只恐道理不如此。」盖卿。舜功问:「『徽柔懿恭』,是一字,是二字?」曰:「二字,上轻下重。柔者须徽,恭者须懿。柔而不徽则姑息,恭而不懿则非由中出。」可学。璘录云:「柔易於暗弱,徽有发扬之意;恭形於外,懿则有蕴藏之意。」
君奭
显道问「召公不悦」之意。曰:「召公不悦,只是小序恁地说,裏面却无此意。这只是召公要去后,周公留他,说道朝廷不可无老臣。」又问:「『又曰』等语不可晓 。」曰:「这箇只是大纲绰得箇意脉子,便恁地说。不要逐箇字去討,便无理会 。这箇物事难理会 。」又曰:「『弗弔』,只当作去声读。」义刚。「召公不悦」,这意思晓 不得。若论事了,尽未在。看来 是见成王已临政,便也小定了,许多事周公自可当得,所以求去。多方
艾轩云:「文字只看易晓 处,如尚书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下面便不可晓 ,只看这两 句。」节。或录云:「此两 句不与上下文相似。上下文多不可晓 。」
立政「文王惟克厥宅心」,人皆以「宅心」为 处心,非也,即前面所说「三有宅心」尔。若处心,则当云「克宅厥心」。方子。
周官汉人亦不见今文尚书 ,如以太尉、司徒、司空为 三公。当时只见牧誓有所谓「司马、司空、司徒、亚旅」,遂以为 古之三公,不知此乃为 诸侯时制。古者诸侯只建三卿,如周官所谓「三太、三少、六卿」。及周礼书, 乃天子之制,汉皆不及见。又如中庸「一戎衣」,解作「殪戎殷」,亦是不见今武成「一戎衣」之文。义刚。
顾命康王之誥
康王之誥,释斩 衰而服羇冕,於礼为 非。孔子取之,又不知如何?设使制礼作乐 ,当此之职,只得除之。
伏生以康王之誥合於顾命。今除著序文读著,则文势 自相连接。道夫。
銖问:「太保称成王,独言『毕协赏罚』,何也?」曰:「只为 赏不当功,罚不及罪,故事事差错。若『毕协赏罚』,至公至明,何以及此?」又问「张皇六师」。曰:「古者兵藏於农,故六军皆寓於农。『张皇六师』,则是整顿民眾底意思。」至。
君牙
安卿问:「君牙冏 命等篇,见得穆王气 象甚好,而后来 乃有车辙马跡驰天下之事,如何?」曰:「此篇乃內 史、太史之属 所作,犹今之翰林作制誥然。如君陈周官蔡仲之命微子之命等篇,亦是当时此等文字自有箇格子,首呼其名而告之,末又为 『呜 呼』之辞以戒之。篇篇皆然,观之可见。如大誥梓材多方多士等篇,乃当时编人君告其民之辞,多是方言。如『卬』字即『我』字;沈存中以为 秦语平音,而谓之『卬』。故诸誥等篇,当时下民晓 得,而今士人不晓 得。如『尚书 』、『尚衣』、『尚食』,『尚』乃守主之意,而秦语作平音,与『常』字同。诸命等篇,今士人以为 易晓 ,而当时下民却晓 不得。」义刚。
冏 命
问:「『格其非心』之『格』,训正,是如『格式』之『格』,以律人之不正者否?」曰:「如今人言合格,是將 此一物格其不正者。人杰 录云:「如合格之『格』,谓使之归于正也。」如『格其非心』,是说得深者;『格君心之非』,是说得浅\者。」子善因问:「温 公以『格物』为 扞格之『格』,不知『格』字有训扞义否?」曰:「亦有之,如格斗之『格』是也。」深浅\之说未详。銖。吕 刑
东坡解吕 刑「王享国 百年耄」,作一句:「荒度作刑」,作一句,甚有理。如洛誥等篇不可晓 ,只合闕疑。德明。
问:「赎刑所以宽鞭扑之刑,则吕 刑之赎刑如何?」曰:「吕 刑盖非先王之法也。故程子有一策问云:『商之盘庚,周之吕 刑,圣人载之於书 ,其取之乎?抑將 垂戒后世乎?』」广。
问:「郑敷文所论甫刑之意,是否?」曰:「便是他们都不去考那赎刑。如古之『金作赎刑』,只是刑之轻者。如『流宥五刑』之属 ,皆是流窜。但有『鞭作官刑,扑作教刑』,便是法之轻者,故赎。想见穆王胡做乱做,到晚年无钱使,撰出这般法来 。圣人也是志法之变处。但是他其中论不可轻於用刑之类,也有许多好说话,不可不知。」又问:「本朝之刑与古虽相远,然也较近厚。」曰:「何以见得?」义刚曰:「如不甚轻杀 人之类。」曰:「也是。但律较轻,敕较重。律是古来 底,敕是本朝底。而今用时,敕之所无,方用律。本朝自徒以下罪轻。古时流罪不刺面,只如今白面编管样。 是唐五代方是黥面。决脊,如折杖,却是太祖方创起,这却较宽。」安师问:「律起於何时?」曰:「律是从 古来 底,逐代相承修过,今也无理会 了。但是而今刑统,便是古律,下面注底,便是周世宗者。如宋莒公所谓『律应 从 而违,堪供而闕,此六经之亚文也』。所谓『律』者,汉书 所引律便是,但其辞古,难晓 。如当时数 大狱引许多词,便如而今款样 ,引某罪引某法为 断 。本朝便多是用唐法。」义刚曰:「汉法较重於唐,当时多以语辞获罪。」曰:「只是他用得如此,当时之法却不曾恁地。他只见前世轻杀 人,便恁地。且如杨 惲 一书, 看得来 有甚大段违法处?谓之不怨不可,但也无谤朝政之辞,却便谓之『腹誹』而腰斩 !」义刚。
仲默论五刑不赎之意。曰:「是穆王方有赎刑。尝见萧望之言古不赎刑,某甚疑之,后来 方省得赎刑不是古。」因取望之传 看毕,曰:「说得也无引证。」因论望之云:「想见望之也是拗。」义刚问:「望之学术不知是如何;又似好样 ,又却也有那差异处。」先生徐应 曰:「他说底也是正。」义刚曰:「如杀 韩延寿 ,分明是他不是。」曰:「望之道理短。」义刚曰:「看来他 也是暗於事机,被那两 箇小人恁地弄后,都不知。」先生但应 之而已。义刚。
国 秀问:「穆王去文武成康时未远,风俗人心何缘如此不好?」曰:「天下自有一般不好底气 象。圣人有那礼乐 刑政在此维持,不好底也能革面。至维持之具一有废弛处,那不好气 质便自各出来 ,和那革面底都无了,所以恁地不好。人之学问,逐日恁地恐惧 修省得恰好;纔一日放倒,便都坏 了。」恪。
秦誓费誓
秦誓费誓亦皆有说不行、不可晓 处。「民讫自若是多盘」,想只是说人情多要安逸之意。广。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城市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