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

叶剑英

近现代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他在无数次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民主革命时期

  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

  1916年随父赴南洋。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

  1920年夏,叶剑英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驱逐桂系军阀之役。翌年10月,随大总统孙中山出巡广西。

  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嗣后,前往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随军入粤讨伐陈炯明。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这时,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剑英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英勇善战,指挥果断,显露了出众的军事才能。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7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立即冒着风险找他们商量对策,决定叶挺和贺龙指挥的部队迅速向南昌开进,使敌人阴谋没有得逞,南昌起义得以实现。起义军撤出南昌后,叶剑英极力劝阻了张发奎对起义军的追击。8月上旬,兼任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团长,使这支革命武装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他促成警卫团扩编,介绍共产党员梁秉枢当团长,使警卫团也成为广州起义的武装力量。12月11日,他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这次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连接,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开端。

  1928年冬,叶剑英赴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下半年回国。

  1931年初到达中央苏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参与指挥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役。在此期间,还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部队进入广西山区,他在一次敌机轰炸中负伤,带伤坚持行军、作战。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中,叶剑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3月,调任三军团参谋长。7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8月,党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开会,决定部队分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甘南。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拒绝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并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党中央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终于脱离险境。叶剑英在这个危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毛泽东后来屡次称赞这是叶剑英在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建立的一个大功。9月中旬,叶剑英任由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参谋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

  1936年,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叶剑英指挥中路军作战,钳制敌主力,有力地支援了左、右两路军的军事行动。7月,被党中央委派到安塞,进行联合东北军一致抗日的工作。9月,被派往西安,积极联络各方面的爱国力量。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叶剑英协助周恩来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促成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叶剑英与周恩来、朱德一起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剑英任参谋长。10月,任我军驻南京代表,从此,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协助周恩来先后营救出许多被国民党监禁的革命同志,不少人后来成为党的领导骨干。

  1937年至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

  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0年3月,他出席蒋介石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参谋长会议,作了《作战与磨擦问题》的长篇发言,用大量事实宣传我军抗日的业绩,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的种种污蔑,取得了广泛同情,被誉为“舌战群儒”。这一年,出版了《叶剑英抗战言论集》。

  1941年2月,叶剑英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他审时度势,精心运筹,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我军对日作战。他重视我军参谋工作建设,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参谋工作的制度和措施。11月,兼任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军事学院副院长。

  1943年6、7月间,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时,叶剑英向党中央提出以智取胜的政治作战方案,大力开展宣传战,对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起了重要作用。

  1944年6、7月间,叶剑英受党中央的委托,先后向在延安的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介绍我军在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作战情况和战绩,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军的污蔑,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1945年夏,叶剑英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叶剑英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1945年12月,他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重庆进行停战谈判,出席政治协商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月,叶剑英赴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美国代表一起,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他率领我方同志进行了艰巨复杂的斗争,赢得了一系列胜利,发展了党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同各方面的爱国民主人士联系,扩大了反蒋统一战线。

  1947年2月,他返回延安。3月,赴晋西北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7月至9月,出席全国土地会议,在会上作了军事问题的报告。12月,出席中央在米脂县召开的工作会议,同任弼时一起,主持了土地问题的讨论。在整个后委工作期间,他正确贯彻中央的土改政策,积极协助中央领导全国范围的解放战争,为保证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转战陕北、指挥全国作战作出了贡献。

  1948年5月,叶剑英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他主持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培养和建立教员队伍,发扬教学民主,按照实战需要训练干部,为部队和地方输送了大批军政人才。

  1949年初,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的叶剑英和聂荣臻、彭真一起,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领导了对旧军队的改编和对旧北平市政府、学校、厂矿等各方面的接管工作,致力于北平的市政建设,维护社会安定,恢复发展生产,改善文化教育,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4月,他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的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被南京政府所拒绝。8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他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

  1949年底至1953年,他领导了华南地区的剿匪斗争、经济建设、民主改革以及广州的市政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50年2月,叶剑英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5月1日,我军解放海南岛。从1950年春开始,他在领导广东省的土地改革中,根据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广东省的实际相结合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注意保护华侨和民族工商业者的利益,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他还曾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亲自领导开拓了我国橡胶和热带作物的生产事业。

  1954年10月,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1955年4月,任训练总监部代部长,主持全军的军事训练工作。他强调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现代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优良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1月,组织并主持了辽东半岛方面军抗登陆战役中集团军海岸防御的军事演习,认真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训练和作战的经验。

  1956年6月,他主持召开全军院校会议,强调办好院校对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9月,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1956年12月,叶剑英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缅甸。之后,他还率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印度、波兰等国家,发展了我军同这些国家军队和人民之间的友谊。

  1958年3月,叶剑英建议并受命创办军事科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主持制定了军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针、原则和方法,建设了一支科研干部队伍,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同年,兼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他是我军杰出的战略家、军事教育家和现代军事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1959年9月,叶剑英任中央军委常委。1960年,任军委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参与领导研究国家防御作战问题;主张军事训练和军事科学研究相结合,以总结我军的经验为主,探讨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指导规律;主持制定人民解放军一系列条令条例;参与领导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为把我军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多方面建树。

  1963年12月,叶剑英建议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得到毛泽东和军委的赞许。之后,群众性练兵热潮迅速地在全军开展起来,取得显著成果。

  1965年,任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8月,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叶剑英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韧不拔的多种形式的斗争。“文化大革命”初期,为坚持党的领导,稳定军队,保护老干部,他在职权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66年10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言,坚决反对搞乱军队。11月13日,他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十万人大会上讲话,对当时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11月29日,他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军队院校师生大会上再次讲话,严厉谴责打、砸、抢行为。他针对林彪、江青等人煽动“打倒刘邓”的罪恶活动,明确指示军事博物馆展览厅保留刘少奇、邓小平同志的照片。

  1967年1月,叶剑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稳定军队的专题发言。会后,他拿着全国军分区以上军事单位受冲击的统计表,当面斥责江青,指出:“内忧必然引起外患”,“稳定军队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1月20日,他在军委碰头会上,义正词严,拍案斥责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人打倒老干部和反党乱军的罪行,以致右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经过激烈斗争,他主持制定的中央军委八条命令,经毛泽东批准颁布执行,对稳定当时局势起了重要作用。2月14日,叶剑英在政治局碰头会上,愤怒质问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人:“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林彪、江青等人把叶剑英和其他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诬陷为“二月逆流”。叶剑英遭受打击迫害,实际上被解除了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职务。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提议,叶剑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6至10月,叶剑英与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同年10月,他被林彪以所谓战备疏散为名赶出北京,抱病辗转于湖南、广东等地,受尽磨难。

  1970年8、9月间,叶剑英参加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同林彪、陈伯达等人抢班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会后,他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带领调查组到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调查陈伯达的反动历史,揭穿其政治骗子的面目。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后,叶剑英重新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对稳定当时全国和军队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1971年7月,叶剑英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主持接待秘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1972年参加接待先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1973年,又协助周恩来接待第二次来访的基辛格。他为建立中美、中日外交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

  1974年1月,叶剑英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同邓小平一起指挥西沙自卫还击作战,收回了被侵占的岛屿。

  1975年1月,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6、7月间,叶剑英和邓小平一起,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他在会上就国际形势、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安排超编干部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前后,他同许多高级干部谈话,向他们通气,讲了毛泽东对“四人帮”的严厉批评,揭露江青等人背着中央,插手军队的阴谋活动。在他主持下,对全军二十几个大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配备。这些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稳定军队与全国形势,创造了重要条件。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年,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叶剑英再次被中止了领导工作。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紧急时刻,叶剑英和党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在这场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叶剑英高瞻远瞩,排除阻力,力主请邓小平、陈云等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主张明确肯定“天安门事件”为革命运动,尽快平反一切冤假错案。

  1977年3月,叶剑英再次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以极大的魄力,领导全军清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流毒和影响。7月31日,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建军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我军五十年的光辉历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8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

  改革开放后

  1978年3月5日,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在这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团小组会上,要求军队的同志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他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先后会见了许多来访的外国国家和政府首脑、议会代表团、军队领导人以及知名人士,增进和发展了我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拔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79年1月,叶剑英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并提出在海峡两岸“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和“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的方针。1979年9月30日,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论述建国三十年来的成就和失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明确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1980年9月,叶剑英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制定了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他还领导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二十二个法律,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制做了大量工作。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项具体政策,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一重要谈话对祖国统一大业发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他还经常会见回国观光、探亲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鼓励大家为祖国的统一和建设多作贡献。

  1982年9月,叶剑英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和各级领导岗位,强调中央委员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3年2月2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将满的时候,叶剑英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不再提名选他当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不再将他列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候选人。3月5日,人大常委会复信同意他的要求,热情地赞扬了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斗争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赞扬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卓越贡献。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0月,参与主持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这一年,出版了《叶剑英诗词选集》。他在晚年,还多次与王震等老战友一起,到全国各地视察,关心和支持一线同志的工作。

  1985年9月,叶剑英同其他六十三位老同志一起致函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让一批比较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他写了致敬信,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业绩。

  1986年10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叶剑英的诗文

叶剑英的名句

热门诗人

纳兰性德 郑燮 白朴 马致远 王安石 黄庭坚 苏轼 杨万里 刘克庄 陆游 欧阳修 朱熹 陈著 辛弃疾 张孝祥 秦观 吴潜 刘辰翁 范仲淹 晏殊 吴文英 晏几道 朱敦儒 柳永 周邦彦 程垓 贺铸 李清照 周敦颐 文天祥 岳飞 李煜 陆龟蒙 韦应物 李商隐 元稹 刘禹锡 齐己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张籍 姚合 许浑 杜牧 皎然 刘长卿 贯休 贾岛 温庭筠 孟郊 王维 韩愈 王建 钱起 岑参 罗隐 郑谷 杜荀鹤 方干 孟浩然 戴叔伦 权德舆 韩偓 皮日休 张祜 韦庄 皇甫冉 张乔 张说 吴融 卢纶 李峤 王昌龄 顾况 宋之问 高适 司空图 李端 赵嘏 柳宗元 张九龄 李贺 韩翃 马戴 王勃 贺知章 郦道元 陶渊明 屈原 左丘明 司马迁 曹操 曹植 诸葛亮 卓文君

诗词类型

抒情 写景 写人 山水 咏物 婉约 春天 送别 秋天 离别 爱情 思乡 爱国 怀古 哲理 节日 友情 边塞 闺怨 战争 梅花 豪放 田园 月亮 夏天 励志 冬天 重阳 悼亡 中秋 七夕 荷花 元宵节 寒食节 地名 清明节 春节 菊花 端午节 黄河 惜时 读书 儿童 民谣 忧民 长江 母亲 老师 写风 写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城市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