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计民生造句
“国计民生”的解释
国计民生[guó jì mín shēng]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用“国计民生”造句
1、抓好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2、土地改革是一件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3、发展农业生产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4、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5、专家建议那些掌管一方国计民生的父母官,凡事要量力而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对于有关国计民生这样的大事,改革必须慎之又慎。
7、对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我们是决不能忽视的。
8、明朝士人党同伐异,互相斗争,无心国计民生,(造 句网)终于导致国家走上衰亡之途。
9、用镜头演绎人间万象,用话筒传递国计民生,用行动探访民间疾苦,用文字书写人间正义,用直言鞭挞社会丑恶,用良心建设美好人生。记者节到了,祝新闻工作者们节日愉快!
10、其中,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制盐业与纺织业尤为兴盛,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海盐与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11、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支柱型产业之一,其决策者更应该紧跟形势变化,提高自身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12、国以粮为本,而粮食储备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13、于用人行政之得失、国计民生之利疾,皆当剀切直陈,但不得摭拾浮词,淆乱视听,致启结党倾轧之渐。
14、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
15、同时由于黄河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河道决溢无常,不时改道,也成为沿革地理的研究对象。
16、要想把握经济局,必须关注政治局。网络新闻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实为商人的最佳晴雨表;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至少要看“新闻联播”,里面有国计民生。
17、他们也许不能像水利专家黄万里那样在三门峡水库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仗义执言,但他们可以像梁从诫先生那样用废纸作名片,坚持不用一次性筷子,用普通人最普通的方式去践行一种信念,并真切地影响自己的学生。
18、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行业,房地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子孙后代。
19、资源型城市都面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是全球关注并力图解决的课题,它关系到繁荣与衰败、富裕与贫穷的国计民生大事。
20、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能源紧缺时代,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油荒”、“煤荒”等能源问题,对国计民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1、世易时移,时至今日,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起起落落都关系着国计民生。
22、一九九六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非常要害.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非凡重要商品.
23、《365个为什么》栏目是光明日报2000年推出的重点栏目,该栏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发生在您身边的,有关自然、社会、国计民生的大事小情力求作出权威准确的解释。
24、刘泽民指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巩固,要带着感情抓好社会救助工作。
25、在公认党内最懂经济的陈云挨批评靠边以后,***、谷牧、余秋里、姚依林等人就在一线担纲为国计民生而操劳。
26、碑文撰写者苑曾扬为当地进士,在碑文中透露了清末新政在朝野中的反应,并说明了乡间修桥铺路虽然是民间小事,但关乎国计民生。
27、有被删帖的网友请留意此帖或请加群反馈!时事论坛是个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讨论国计民生为主的综合性的版面。
28、诚如林则徐在《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中指出,危害国计民生最大的,不是钱票,而是**。
29、这个混蛋胡亥每日里只知道‘放歌纵酒泡妞’,根本不晓得‘国计民生朝政’甚至最基本的年历都不记得,你妹的,皇帝当到这样,也是一种境界。
30、于安思危,于治忧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民族命运。
31、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关乎国计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调控只能使市场“软着陆”而不能“硬着陆”。
32、明廷由各州府的报告得知红毛人在澎湖及海上的各种暴行,认为红毛人势力有可能伸入华南,影响国计民生,当即下令设法防患未然。
33、其次,龚自珍等呼吁改革的志士仁人,跳出了白首穷经的小圈子,把视野与精力,大量放到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上。
34、回王爷,臣等授读都是先定下书籍,大都是儒家经典和历朝圣训,至于国计民生和外藩那得等皇上再大些才讲的,再说现在讲皇上可能领会不清啊。
35、那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案要案不去管,抓黄抓赌来钱快,这是警察眼里的肥肉,惟恐落后。
36、大至煤铁矿产、炼铁轧钢、机器电器、造船造纸,小至皮革、罐头、肥皂、牙刷,举凡国计民生之所需,几乎无不齐备。
37、上行下效,越来越多原本应该用于国计民生的银子变成了排场,变成了脂粉钱,家中金山银海、生活骄奢淫逸的中高层已经让大明公司开不下去了。
38、或有多财善贾,奇才异能,创办制造、机器、矿务、轮船、电报等局,或博闻强记,著书立说,均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当奏请朝廷给予匾额,以示鼓励。